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56 (1700-1725).djvu/122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西和州,并置脩文、桑原二縣。貞觀二年,州廢,省脩文、桑原入安民,隸北基州。州廢來屬。二十三年曰弘風。神龍元年更名。

門山。上。武德三年析汾川置,隸丹州。廣德二年來屬。

靈州,「靈武郡,大都督府。」土貢:紅藍、甘草、花蓯蓉、代赭、 白膠、青蟲、鵰、鶻、白羽、麝、野馬、鹿革、野豬、黃吉莫靴、鞹、 氈、庫利、赤檉、馬策、印鹽、黃牛臆。戶萬一千四百五十 六,口五萬三千一百六十三。縣四:有府五,曰武略、 河間、靜城、鳴沙、萬春。有朔方軍、經略軍;黃河外有豐 安、定遠、新昌等軍,豐寧、保寧等城。

迴樂,望。武德四年析置豐安縣。貞觀四年於迴樂境置迴州,以豐安隸迴州。十三年州廢,省豐安。有溫泉、鹽池。有特進渠,溉田六百頃,長慶四年詔開。

靈武上

懷遠,緊。武德六年廢豐州,省九原、永豐二縣入焉。隋九原郡也。有鹽池三,曰紅桃、武平、河池。保靜,上。本弘靜,神龍元年曰安靜,至德元載更名。

威州。郡闕中本安樂州。初,吐谷渾部落自涼州徙於 鄯州,不安其居,又徙於靈州之境。咸亨三年,以靈州 之故鳴沙縣地置州以居之。至德後,沒吐蕃。大中三 年收復,更名。光啟三年,徙治涼州鎮,為行州。縣二:

鳴沙,上。武德二年置會州。貞觀六年州廢,更置環州,以「大河環曲」 為名。九年州廢,還隸靈州。神龍中為默啜所寇,移治故豐安城。咸亨三年,復得故縣。

溫池,上。本隸靈州,神龍元年置,大中四年來屬。有鹽池。

雄州,在靈州西南百八十里。中和元年,徙治承天堡, 為行州。

警州,本定遠城,在靈州東北二百里。先天二年,朔方 大總管郭元振置。其後為上縣,隸靈州。景福元年,靈 威節度使韓遵表為州。羊馬城,幅員十四里,信安 王褘所築。

會州會寧郡,上。本西會州,武德二年以平涼郡之會 寧鎮置。貞觀八年以足食,故更名粟州,是年又更名。 土貢:駝、毛褐、野馬革、覆鞍氈、鹿舌、鹿尾。戶四千五百 九十四,口二萬六千六百六十。縣二:有新泉軍,開 元三年廢為守捉。

會寧,上。本涼川,武德二年更名。開元四年別置京川縣,九年省。有黃河堰,開元七年刺史安敬忠築,以捍河流;有河池,因而生鹽。東南有會寧關。烏蘭。上。武德九年置。西南有烏蘭關。

鹽州,五原郡,下都督府。本鹽川郡,唐初沒梁。師都。武 德元年僑治靈州,貞觀元年州省,以縣隸靈州。二年, 師都平,復置州。天寶元年更郡曰五原。貞元三年沒 吐蕃,九年復城之。土貢:鹽、山、木瓜。牛。戶二千九百 二十九,口萬六千六百六十五。縣二:有府一,曰鹽 川。有保塞軍,貞元十九年置。

「五原」 上有烏池、白池、細項池、四瓦窯、鹽池。

白池,上。本興軍,貞觀元年與州俱省,二年復置,景龍二年更名。

夏州,朔方郡,中都督府。土貢:氈、角弓、酥、拒霜薺。戶九 千二百一十三,口五萬三千一十四。縣三:有府二, 曰寧朔,順化。

朔方,上。本《喦錄》:「貞觀三年更名。貞觀七年,開延化渠,引烏水入庫狄澤,溉田二百頃。有鹽池二。有天柱軍,天寶十四載置,寶應元年廢。長慶四年,節度使李祐築烏延、宥州、臨塞、陰河、陶子等城於蘆子關北,以護塞。外。」 有木瓜嶺。

靜德。中下。貞觀七年,隸北開州,八年曰化州,十三年州廢。

寧朔,中下。武德六年置南夏州。貞觀二年州廢,縣省入朔方,五年復置,來屬。長安二年省,開元四年又置,九年省,其後又置。

綏州,上郡,下。本雕陰郡地。唐初沒梁,師都武德三年 以歸民於延州豐林縣僑置,六年徙治延川境,七年 徙治魏平。貞觀二年師都平,歸治上縣,天寶元年更 郡名。土貢:胡女布、蠟燭。戶萬八百六十七,口八萬九 千一百一十二。縣五:有府四,曰伏洛、義合、萬古、大 斌。

龍泉,中。本上縣,天寶元年更名。

延福,中下。武德六年,析置《北吉州》,并置歸義、洛陽二縣;又析置羅州,并置石羅、關善、萬福三縣;又析置《匡州》,并置安定、源泉二縣。貞觀二年,州縣皆廢。

綏德,中下。武德二年置。六年析置《雲州》,并置信義、淳義二縣;又析置龍州,并置風鄉、義良二縣。貞觀二年州縣皆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