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58 (1700-1725).djvu/22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色如人牽牛,人黑牛黃,故名之。湍險迂迴,行者歌曰:「朝發黃牛,暮宿黃牛,三朝三暮,黃牛如故。」 有夷陵山故城在西北,今縣西有溫泉。

宜都 漢夷道縣故城在今縣西。有荊門山,後漢岑彭破田戎於此。公孫述又遣將任滿拒吳漢,將作浮橋處,在今縣西北五十里。《水經》云:「江水束楚荊門、虎牙之間。」 荊門山在南,上合下開,若門。虎牙山在北,石壁危江間,有白文,類牙,故以為名也。荊門、虎牙二山,即楚之西塞狼尾灘。

遠安 漢臨沮縣

長揚 漢佷山縣。孟康云「佷音𢘆」 ,出𢘆山。古直城,在今縣西北五十四里。四面險絕,有林木池水。巴山 ,古捍關,楚肅王拒蜀處。今縣北有山,曲折似巴字,因以為名。武落鍾山有石穴,即廩君擲劍處。又有夷水,即廩君乘土船所也。

巴東郡 東至夷陵郡一百九十里。南至清江郡五 百五十里。西至雲安郡三百三十二里。北至房陵郡 五百里。東南到夷陵界一百二十二里。西南到雲安 郡三百三十二里。西北到雲安郡界一百三十六里。 東北到夷陵郡界三百一十七里。去西京二千二百 六十八里,去東京一千八百三十三里。戶四千三百 六十四。口二萬一千五百三十四。

歸州歷代土地與雲安郡同,唯秦時屬南郡。二漢為 南郡。吳置建平郡,以為重鎮。晉亦為建平郡。宋、齊皆 因之。隋屬巴東郡。大唐武德二年,分夔州秭歸、巴東 二縣置歸州,後為巴東郡。領縣三:

秭歸 漢舊縣界,屈原即此縣人,既被流放,忽然暫歸,其姊亦來,因名其地為秭歸《空舲峽山》。昔周成王封楚熊繹,初都丹陽,今東南故城是也。後移枝江,亦曰丹陽。後又移都郢,在江陵。後又移都壽春,亦曰郢。吳置建康郡在此。太清鎮在縣東南八十五里,吳置以備蜀。居三峽要衝,塞山蠻之路,寇掠之道。

巴東 漢巫縣地。有石門山,陸遜追劉備處。興山 初,吳主孫休置,後廢。武德中,又分秭歸置漢王嬙,即此縣人。

竟陵郡 東至漢陽郡五百里。南至巴陵郡五百五 十里。西至江陵郡四百八十里。北至富水郡四百里。 東南到蜀,江水中流為界七百四十里。西南到赤岸 港界三百五十七里。西北到乞火山界三百五十四 里。東北到安陸郡三百四十里。去西京一千七百九 十里,去東京一千五百十八里。戶七千六百九十,口 三萬六千九百九十九。

復州自春秋以來為楚地。秦屬南郡。二漢南郡、江夏 二郡地。晉分置竟陵郡,宋齊因之。後周以其地置郢、 復二州。隋煬帝初州廢,於舊郢州置竟陵郡,於舊復 州置沔陽郡。大唐改為復州,或為竟陵郡。領縣三:

監利 漢華容縣乾溪水涌出。春秋時楚章華臺在城內,陶朱公家在華容縣西,碑見在。又有荊臺,是也。

沔陽 漢雲杜縣故城在縣西北。又有石城,在縣東南三百里。又夏水、沔水,晉鎮南將軍杜元凱為荊州刺史,開陽口,達巴陵,徑千餘里,內,避長江之險,通零、桂之漕,即此也。

竟陵 漢舊縣。又有漢邾縣故城,在今縣東。

富水郡 東至安陸郡三百二十九里。南至竟陵郡 四百里。西至江陵郡二百八十里。北至襄陽郡三百 一十六里。東南到竟陵界一百五十六里。西南到江 陵界八十里。西北到襄陽界三百一十六里。東北到 漢東郡四百六十里。去西京一千四百三十五里,去 東京一千三百九里。戶一萬一千七百二,口五萬五 百九十。

郢州歷代所屬與竟陵郡同。二漢屬江夏郡。晉宋以 來,竟陵郡地。梁南司、北新二州之境。西魏分蜀安州。 後周分置石城郡,後於石城置郢州。隋煬帝初州廢, 置竟陵、安陸二郡。大唐併二郡為溫州,後為郢州,或 為富水郡。領縣三:

長壽 漢竟陵縣故城在今縣南。晉、宋以來,為長壽縣。

京山 晉、宋以來曰新陽。梁置新州,西魏置新州。富水 後漢新市縣故城在今縣東北。

安陸郡 東至齊安郡三百十二里。南至漢陽郡三 百十里。西至富水郡三百二十九里。北至義陽郡二 百五十里。東南到漢陽郡三百一十里。西南到竟陵 郡三百四十里。西北到漢東郡一百五十五里。東北 到弋陽郡四百五十三里。去西京二千七百里,去東 京一千二百九十九里。戶二萬一千八百三十五,口 十三萬二千一百四十九。

安州《春秋》䢵子之國,雲夢之澤在焉。後楚滅䢵,封𩰚 辛為鄖公,即其地也。秦屬南郡。二漢屬江夏郡。晉初 亦屬江夏郡,後分置安陸郡。宋齊因之。梁置南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