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58 (1700-1725).djvu/3

此页尚未校对

八千五百十,口二十一萬六千九百九十。

濟州戰國初齊、衛之境。秦屬東郡。漢末屬東郡、太山 二郡地。後漢屬東郡及濟北國。晉為濟北國。宋為濟 北郡。後魏因之。隋初,置濟州;煬帝初,復為濟北郡。「大 唐武德四年,平王充,改為濟州,或為濟陽郡。」領縣五:

盧 漢舊縣。有長城,東至海。《史記》:蘇代說燕王曰:「齊有長城、巨防。」 巨防,即防門也。漢臨邑縣故城在今縣東,即為防城也。有盧水。

平陰 漢肥城縣故城在今縣東南。《左傳》齊、晉戰鞍城亦在縣東,故長城首起縣北。又有巫山,一名孝堂山,即郭巨葬母之所。

陽穀 漢順昌縣地

東阿 春秋時齊之柯邑,漢舊縣也。又有漢穀城縣故城在東。有魚山,一名吾山。漢武《瓠子歌》曰:「吾山平,鉅野溢。」 謂此山有穀城山,張良葬黃石之地。長清 漢盧縣地,春秋時齊二窌邑。

魏郡 東至博平郡武水縣百三十里。南至濮陽郡 百六十里。西至鄴郡二百十里。北至清河郡二百十 里。東南到濮陽郡百五十里。西南到鄴郡內黃縣界 九十里。西北到廣平郡平恩縣界九十里。東北到廣 平郡平恩縣界九十里。去西京千五百六十里,去東 京七百五十里。戶十四萬九千九百二十,口一百六 十萬八千五

魏州夏觀、扈之國。春秋晉地。戰國時屬衛。秦屬東郡。 二漢屬魏、東二郡地。魏分置陽平郡,晉因之。宋文帝 置東陽平郡,後魏因之。後周置魏州。隋改為武陽郡。 大唐武德四年,討平竇建德,改置魏州。龍朔二年,改 為冀州,仍置大都督府,尋復舊。或為魏郡。領縣十:

貴鄉 漢元城縣地。有屯氏河、大河故瀆,俗曰「王莽河。」

元城 漢舊城。有沙麓山。又有馬陵,即孫臏《折樹》殺龐涓之處。

館陶 漢舊縣

臨黃 漢觀縣地。有新臺,衛宣公「作新臺于河」 ,是也。

莘 漢東武陽故城在今縣南。又有陽平縣,隋新置莘州也

魏 漢舊縣。白溝水,煬帝引通濟渠,亦名「御河。」 頓丘 漢舊縣,在今縣北,陰安城是也。鮒鰅山,顓頊葬其陽,九嬪葬其陰,今名「廣陽山。」 有秋山,帝嚳葬處。

昌樂 漢舊縣

朝城

冠氏

博平郡 東至濟南郡二百九十里。南至濟陽郡十 七里。西至魏郡冠氏縣八十里。北至清河郡一百三 十里。東南到濟陽郡五十里。西南到魏郡冠氏縣八 十六里。西北到清河郡一百三十里。東北到平原郡 及縣界三百六十里。去西京一千七百七十里,去東 京九百三十里。戶五萬一千二百,口四十七萬六百 五十。

博州春秋時齊之西界聊攝地也。戰國時為衛、齊、趙 三國之交。秦屬東郡。漢為東郡、平原、清河三郡境。後 漢屬東郡、平原二郡地。晉屬平原國。宋分置魏郡。後 魏因之,其後置南冀州。隋初廢,後置博州;煬帝初州 廢,以其地屬武陽郡。大唐復置博州,或為博平郡。領 縣六:

聊城 漢舊縣。有臺城。又有漢莊平縣故縣,在今縣東。

博平 齊之博陵邑也。有攝城。漢博平縣故城在今縣東界也。

高唐 漢舊縣。有烏犢河。

清平 漢清陽縣。隋置今縣。

堂邑 漢舊縣

武水 漢陽平縣也。隋改今縣。

東平郡 東至魯郡二百里。南至濟陰郡三百五十 里。西至濮陽郡一百八十里。北至濟陽郡一百二十 里。東南到魯郡一百九十里。西南到濟陰郡四百里。 西北到濟陽郡東阿縣四十里。東北到濟陽郡平陰 縣界五十里。去西京一千七百六十里,去東京九百 一十里。戶四萬二千七百五,口二十六萬一千三百 一十。

鄆州春秋時為魯之附庸須句國也。戰國時屬宋。秦 屬碣石郡。漢屬東郡、東平國地,後為東平國。晉、宋、後 魏並因之。後周宣帝置魯州,尋廢。隋文帝置鄆州,煬 帝初為東平郡。大唐為鄆州,或為東平郡。領縣五:

須昌 古須昌國。有梁山。漢無鹽縣故城在今縣東。又有漢東平國故城,並在今縣東。直郈鄉亭,《左傳》云「季郈之雞𩰚」 ,即此。鉅野 有大野澤,一名鉅野澤。《爾雅》十藪,「魯有大野。」 《春秋》云「西狩獲麟」 ,亦在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