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58 (1700-1725).djvu/4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壽張 漢壽良縣。光武叔父名「良」 ,故改之。有梁山。漢梁王武北獵梁山,有牛足出背上。

鄆城 ,《左傳》云:「晉人執季文子於苕丘,公還待於鄆。」 《注》云:「鄆城也。」

宿城

平原郡 東至樂安郡二百四十里。南至博平郡二 百六十里。西至信都二百十里。北至景城郡二百二 十里。東南到濟南郡二百三十里。西南到清河郡二 百六十里。西北到信都郡三百三十里。東北到景城 郡二百三十里。去西京一千九百八十二里,去東京 一千二百三十八里。戶七萬八千二百七十,口六十 萬七千五百二十

德州春秋及戰國皆屬齊。秦置齊郡。漢高帝分置平 原郡。後漢因之。晉為平原國。宋為平原郡。後魏、後周 並為平原郡。隋初廢,後置德州;煬帝初,復為平原郡。 大唐武德四年,平竇建德,復置德州。其後或為平原 郡。領縣七:

安德 漢舊縣。又有漢鬲縣故城在西北。又有漢重平縣故城,亦在西北,古馬頰、覆鬴二河在此。安陵 漢循陵縣地。

平原 漢舊縣。又有漢鄃縣故城,在今縣西南。蓨 漢條縣,周亞夫封為條侯。又有漢觀津縣故城,在今縣東北。

平昌 漢舊縣

將陵 漢安德縣地

長河 。舊云「廣川縣。」

樂安郡 東至海二百二十里。南至淄川郡二百十 里。西至平原郡二百四十里。北至景城郡二百五十 里。東南到北海郡三百十里。西南到濟南郡二百四 十里。西北到景城郡二百三十里。東北到海一百九 十里。去西京二千二百十里,去東京一千三百七十 里。戶三萬九千一百五十,口二十三萬八千一百五。 棣州春秋戰國屬齊。秦為齊郡之地。漢屬平原、渤海、 千乘三郡地。後漢為平原郡、樂安國地。晉為樂安、樂 陵二國地。宋為樂陵郡。後魏又為樂陵、樂安二郡地。 隋屬渤海郡。大唐武德四年,又分置棣州,或為樂安 郡。領縣五:

厭次 漢舊縣,又為《富平縣》。

滴河 漢初縣

陽信 漢舊縣

渤海

蒲臺 漢漯沃縣

景城郡 東至海一百八十里。南至平原郡二百三 十里。西至河間郡一百二十里。北至范陽郡五百七 十里。東南到樂安郡二百三十里。西南到信都郡三 百三十里。西北到文安郡二百六十里。東北到北平 郡五百里。去西京二千三百十里,去東京一千三百 八十里。戶十一萬八千六百七十八,口七十萬二千 三百。

滄州春秋戰國時為齊、趙二國之境。秦鉅鹿、上谷二 郡地。漢高帝置渤海郡,後漢因之。晉亦然。宋文帝置 樂陵郡,孝武分置渤海郡。後魏因之。太武帝初,改渤 海郡為滄水郡,孝文帝時復舊。至孝明帝,分瀛、冀二 州置滄州及浮陽、樂陵、安德三郡。隋初郡廢,以其地 置棣州。煬帝改為滄州,尋為渤海郡。大唐為滄州,或 為「景城郡。」領縣十二:

清池 漢浮陽縣地。在浮水之陽。

長蘆 漢參戶縣地

樂陵 漢舊縣。故城在今縣東。又曰重合縣。古鉤盤河在縣東南。

鹽山 春秋時齊無棣邑。漢高城縣故城在南。景城 漢舊縣。

弓高 漢舊縣

饒安 漢安童縣。古鬲津河在此。

南皮 漢舊縣。章武有北皮亭,此故曰「南皮。」 東光 漢舊縣。古胡蘇河在此。

臨津

魯城 漢章武縣

無棣 古齊境,北至無棣在此。漢陽信縣地。隋文帝置縣,取縣南無棣溝為名。永徽元年,薛大鼎為刺史,其溝隋末填廢,鼎奏開之,外引魚鹽於海。百姓歌曰:「新河得通舟楫利,直達滄海魚鹽至。昔日徒行今騁駟,美哉薛公德滂被!」 《周禮》曰:「川曰河。」 謂此縣界。

清河郡 東至博平郡一百三十里。南至魏郡二百 一十里。西至鉅鹿郡二百四十里。北至信都郡一百 三十里。東南到博平郡一百三十里。西南到廣平郡 曲周縣一百三十里。西北到信都郡九十里。東北到 平原郡二百六十里。去西京一千八百十里,去東京 九百九十里。戶十一萬六千一百三十,口八十三萬 二千五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