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58 (1700-1725).djvu/6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齊州,春秋、戰國並屬齊。秦屬齊郡。漢韓信伐齊至歷

下,即其地也。文帝分置濟南,景帝改為濟南郡、樂安 郡地。宋亦為濟南郡,兼置冀州。後魏改為齊州,兼置 濟南郡。後周亦為濟南郡。隋初郡廢,煬帝初置齊州。 大唐復為齊州,或為臨淄郡,復改為濟南郡。領縣八:

歷城 漢舊縣。有華不注山,《左傳》云:「晉師逐齊侯三周。」 華不注,其山直上如筍。

臨濟 漢朝陽縣

章丘 漢陽丘縣地。有東陵山,盜跖死處。

豐齊 漢山荏縣。天寶初改

禹城 漢高縣故城在西,漢祝阿縣,天寶初改。春秋時亦曰祝阿,猶古東柯,後為東阿。

臨邑 漢濟陰縣故城在西。

全節 春秋時譚國城在縣西南。漢臺縣故城在今縣北,則漢以來平陵縣也。貞觀中,都督齊王據州反,土人李君求據縣不從,因改名全節。

《亭山 》漢平陵縣也。

淄川郡 東至北海郡一百二十里。南至魯郡三百 七十里。西至濟南郡二百里。北至東南到瑯琊郡 五百五十里。西南到濟南郡二百里。西北到東北 到北海郡二百里。去西京一千三百五里。去東京一 千四百四十七里。戶四萬二千八百八,口二十四萬 一千三百。

淄州《禹貢》曰:「濰淄既道。」即其地也。春秋、戰國皆齊地。 秦屬齊郡。漢屬濟南、樂安二國之地,又置淄川國。晉 屬樂安國。後魏置東清河郡。北齊廢之。隋置淄州,煬 帝初,併其地入齊郡。大唐復置淄州,或為淄川郡。領 縣五:

淄川 漢般陽縣。有淄水。漢萊蕪縣故城在東南。漢淄川國亦在此。古齊長城。

長山 漢於陵縣。又漢濟南郡故城,在今縣西北。長白山,陳仲子夫妻所隱處。

鄒平 漢舊縣。北齊平原郡。

高苑 漢舊縣。千乘國故城在今縣北。又有被陽故城,在西南。

濟陽

高密郡 東至東萊郡三百七十里。南至東海郡四 百七十二里。西至瑯琊郡三百七十里。北至北海郡 三百四十五里。東南到海一百八十里。西南到瑯琊 郡三百七十里。西北到北海郡三百三十二里。東北 到東萊郡膠水縣界一百六十里。去西京二千七百 里,去東京一千八百六十九里。戶二萬六千九百八 十,口十三萬二千三百二十四。

密州戰國時屬齊。秦屬瑯琊郡。漢屬瑯琊郡、高密國、 城陽國地。後漢屬瑯琊郡、北海國地。晉屬城陽郡。「後 魏復置高密郡,後置膠州。隋初為密州,煬帝改為高 密郡。」大唐因之。領縣四:

諸城 漢東武郡。樂府有《東武吟》。又漢諸縣故城在今縣西南。古齊長城東南自上大朱山起,盡州南界二百五十里。又有漢黔陬縣故城在東北琅琊山。

莒 古莒國。戰國時,燕將樂毅破齊,獨莒不下。漢海曲縣故城在今縣東。王莽末,赤眉賊之始呂母起於此。赤眉與樊崇、謝祿等將兵十餘萬圍莒,數月不能下。又有姑幕縣故城,在今縣東北,則古蒲姑氏之國。漢向縣故城在今縣南。濰水源出縣東北濰山也。

高密 漢高密郡。古夷安故城則今縣外城。夷澤灌田萬頃。

安丘 漢舊縣。有渠丘亭。古昌安故城即今縣外城。古淳于城在今縣東北。漢故平昌縣城在縣南。

東萊郡 東至東牟郡四百里。南至高密郡三百六 十里。西至海二十九里。北至海五十里。東南到海二 百五十里。西南到北海郡界二十九里。西北到海二 十一里。東北到東牟郡四百里。去西京二千七百六 里,去東京一千八百五十三里。戶二萬六千九百四 十六,口十五萬八千三百三。

萊州《春秋》萊子國也。齊侯遷萊子於郳,在齊國之東, 故曰「東萊。」戰國屬齊。秦屬齊郡。兩漢為東萊郡。晉為 東萊國。宋為東萊郡。後魏復為東萊郡,後置光州。隋 改為萊州,煬帝改為東萊郡。大唐為萊州,或為東萊 郡。領縣四:

掖 漢舊縣。掖,水名。又有漢曲城縣故城,在東北。有三山。《史記封禪書》云:「祠三山。」 漢武帝元封元年,旱,禱之。

膠水 漢膠東國地

即墨 漢舊縣。又有漢不其縣故城,在今縣西。有樂毅城。又有沽水,《左傳》云「沽尤以東」 ,即此也。今縣東南有大勞山、小勞山。燕樂毅破齊,田單守不下。又有漢壯武縣故城,在其西也。

昌陽 漢舊縣。有奚養津。《周禮》曰:「幽州,其藪奚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