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59 (1700-1725).djvu/43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坤輿典

 第九十七卷目錄

 輿圖部彙考五十五

  元一元史地理志一

坤輿典第九十七卷

輿圖部彙考五十五

元一

元設中書省一,行中書省十一,路一百八十五,府三 十三,州三百五十九,軍四,安撫司十五,縣一千一百 二十七。

按元史地理志中書省統山東西河北之地謂之腹裏為路二十九州八屬府三屬州九十一屬縣三百四十六

各路立站,總計一百九十八處:

大都路。 唐幽州范陽郡。遼改燕京。金遷都為大興 府。元太祖十年,克燕,初為燕京路總管大興府。太宗 七年,置版籍。世祖至元元年,中書省臣言:「開平府闕 庭所在,加號上都,燕京分立省部,亦乞正名。」遂改中 都,其大興府仍舊。四年,始於中都之東北置今城,而 遷都焉。

京城,右擁太行,左挹滄海,枕居庸,奠朔方。城方六十里,十一門:正南曰「麗正」 ,右曰「順承」 ,左曰「文明」 ;北之東曰「安貞」 ,北之西曰「健德。」 正東曰「崇仁」 ,右曰《齊化》,左曰「光熙。」 正西曰「和義」 ,右曰「肅清」 ,左曰平則。海子在皇城之北,萬壽山之陰,舊名「積水潭」 ,聚西北諸泉之水,流入都城,而匯於此,汪洋如海,都人因名焉。恣民漁採無禁。擬「周之《靈沼》」 云。

九年,改大都。十九年,置留守司。二十一年,置大都路 總管府。戶一十四萬七千五百九十,口四十萬一千 三百五十。

領院二。縣六。州十。州領十六縣。

右警巡院

左警巡院。初設警巡院三,至元四年,省其一,止設左右二院,分領坊市民事。

縣六:

大興赤

宛平赤,與大興分治郭下。金水河源出玉泉山,流入皇城,故名「金水。」

良鄉下

永清下

寶坻。下。至元十六年,於縣立屯田所,收子粒,赴太倉及醴源倉輸納。

昌平下

州十:

涿州,下。唐范陽縣,復改涿州。宋因之。元太宗八年, 為涿州路。中統四年,復為涿州。領二縣:

范陽下倚郭

房山。下。金奉先縣。至元二十七年,改今名。

霸州,下。唐隸幽州。周始置霸州。宋升永清郡。金置 信安軍。元仍為霸州。領四縣:

益津。下。倚郭。中統四年省。至元二年置。

文安下

大城下

保定。下。至元二年,省入益津。四年置。

通州,下。唐為潞縣。金改通州,取漕運通濟之義。有 「豐備通濟太倉」,以供京師。領二縣:

潞縣倚郭

三河下

薊州,下。唐置,後改漁陽郡,仍改薊州。宋為廣川郡。 金為中都。元太祖十年,定其地,仍為薊州。領五縣:

漁陽下倚郭

豐閏,下。至元二年,省入玉田。四年,以路當衝要,復置。二十一年,立豐閏署,領屯田八百三十七戶。玉田。下。

遵化下

平谷。下。至元二年,省入漁陽。十三年,復置。

漷州。下。遼、金為漷陰縣。元初為大興府屬邑。至元 十三年,升漷州,割大興府之武清、香河二邑來屬。領 二縣:

香河下

武清

順州,下。唐初改燕州,復為歸德郡,復為順州,復為 歸順州。遼為歸化軍。宋為順興軍。金仍為順州,置溫 陽縣。元廢縣存州。

檀州,下。唐改密雲郡,又復為檀州。遼為武威軍。宋 為鎮遠軍。金仍為檀州。元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