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沛縣併入豐縣。三年,復立沛縣。八年,以豐縣直隸濟寧路。
州三:
濟州,下。唐以前為濟北郡,治單父。唐初為濟州,又 為濟陽郡,仍改濟州,周瀕濟水,立濟州。宋因之。金遷 州治任城,以河水湮沒故也。元至元二年,以戶不及 千數,併隸任城。六年,遷州於鉅野,而任城為屬邑。八 年,升州為濟寧府,治任城,復還府治鉅野。十二年,以 任城當江淮水陸衝要,復立濟州,屬濟寧路,而任城 廢。十五年,遷府於濟州,以鉅野行濟州事。其年復於 鉅野立府,仍於此為州。二十三年,復置任城,隸州。領 三縣:
任城倚郭
魚臺。太宗七年,屬濟州。至元二年,併入金鄉。三年,復故。八年,屬濟寧府。十三年,來屬。
沛縣。太宗七年,移滕州治此。憲宗二年,州廢,復為縣。至元二年,省入豐縣。二年,復置。八年,隸濟寧府。十三年,來屬。
兗州,下。唐初為兗州,復升泰寧軍。宋改襲慶府。金 改泰定軍。元初復為兗州,屬濟州。憲宗二年,分隸東 平路。至元五年,復屬濟州。十六年,隸濟寧路總管府。
二十三年,立尚珍署,領屯田四百五十六戶,收子粒,赴濟州官倉輸納。餘糧糶賣所入鈔,納於光祿寺。
領四縣:
嵫陽
曲阜
泗水。至元二年,省入曲阜。三年,復置。
寧陽 。至元二年,省入嵫陽。大德元年,復置。
單州,下。唐置輝州,治單父。後唐改為單州。宋升團 練州。金隸歸德府。元初,屬濟州。憲宗二年,屬東平府。 至元五年,復屬濟州。十六年,隸濟寧路。領二縣:
單父縣。在郭下。元初,與單州併屬濟州。憲宗二年,隸東平路。至元二年,復立單父縣。三年,還屬濟州。今屬單州。
嘉祥。舊屬濟州。憲宗二年,割隸東平路。至元三年,還屬濟州。今為單州屬縣。
曹州,上。唐初為曹州,後改濟陰郡,又仍為曹州。宋 改興仁府。金復為曹州。元初,隸東平路總管府。至元 二年,直隸省部。戶三萬七千一百五十三,口一十九 萬五千三百三十五。領縣五:
濟陰上
成武中
定陶中
禹城中
楚丘中
濮州,上。唐初為濮州,後改濮陽郡,又仍為濮州。宋 升防禦郡。金為刺史州。元初隸東平府,後割大名之 館陶、朝城,恩州之臨清,開州之觀城來屬。至元五年, 析隸省部。戶一萬七千三百一十六,口六萬四千二 百九十三。領縣六:
鄄城上
朝城。中。初隸東平府。至元五年,來屬。
館陶。中。初屬東平路。至元三年,來屬。
臨清
觀城。下。金屬開州。元初來屬。
范縣。下。初屬東平府。至元二年,來屬。
高唐州。中。唐為縣,屬博州。宋、金因之。元初,隸東平。 至元七年,升州。戶一萬九千一百四,口二萬三千一 百二十一。領縣三:
高唐中
夏津。中。初隸東平府。至元七年,來屬。
武城。中。初隸東平府。至元七年,來屬。
泰安州,中。本博城縣。唐初於縣置東泰州,後廢州 改為乾封縣,屬兗州。宋改奉符縣。金置泰安州。元初 屬東平路。至元二年,省新泰縣入萊蕪縣。五年,析隸 省部。三十一年,復立新泰縣。
東嶽泰山在焉
戶九千五百四十,口一萬七百九十五。領縣四。奉符,中。
長清。中。舊屬濟南府。元初來屬。
萊蕪下
新泰。金屬泰安州。至元二年,省入萊蕪。三十一年,復立。
德州唐初為德州,後改平原郡,又仍為德州。金屬 山東西路。元初,隸東平路總管府,割大名之清平,濟 南之齊河縣來屬。戶二萬四千四百二十四,口一十 五萬六千九百五十二。領縣五:
安德下
平原下
齊河。金創置此州,隸濟南府。至元二年,來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