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0 (1700-1725).djvu/54

此页尚未校对

寧公徙居平陽。

《世紀》郿之平陽亭是也。《括地志》:「平陽故城,在岐州岐山縣西四十六里,秦寧公徙都之處。」

德公初居雍城大鄭宮。

「卜居雍,後子孫飲馬於河。」 《世紀》:「今扶風雍是也。」 《括地志》:「岐州雍縣南七里故雍城,秦德公大鄭城也。」

獻公城櫟陽,徙都之。

《世紀》:「今馮翊萬年是也。」 《括地志》:「櫟陽故城,一名萬年城,在雍州東北百二十里。」

孝公作「為咸陽築冀闕」,徙都之。

《世紀》:漢元年,更名新城,屬扶風,後并為長安。故太史公曰:長安故咸陽也。元鼎三年,復別為渭城。今長安西北渭水陽有故城。《西京賦》:「秦里其朔,實為咸陽。」 《括地志》:「咸陽故城亦名渭城,在雍州咸陽縣東十五里,京城北四十五里,即秦徙都者。」 今咸陽縣,古之杜郵。劉伯莊云:「冀猶記事,闕猶象魏也。始皇置酒咸陽宮」 ,營作朝宮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為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為復道,自阿房渡渭,屬之咸陽。自孝公至子嬰,十世居咸陽。」

高祖都長安

按《漢書高祖本紀》:五年二月甲午,漢王即皇帝位於 氾水之陽,帝乃西都洛陽。夏五月,戍卒婁敬求見,說 上曰:「陛下取天下與周異,而都雒陽不便,不如入關 據秦之固。」上以問張良,良因勸上。是日車駕西都長 安,拜婁敬為奉春君,賜姓劉氏。

按《婁敬傳》:「婁敬,齊人也。漢五年,戍隴西,過雒陽,高帝 在焉。敬脫輓輅,見齊人虞將軍曰:『臣願見上言便宜』。 虞將軍入言上,上召見賜食。已而問敬,敬說曰:『陛下 都雒陽,豈欲與周室比隆哉』?上曰:『然』。敬曰:『陛下王天 下,與周異。周之先自后稷,堯封之邰,積德絫善十餘 世。公劉避桀居豳,大王去豳,杖馬箠去居岐,國人爭 歸之』。」及文王為西伯,斷虞、芮訟,始受命。呂望、伯夷自 海濱來歸之。武王伐紂,不期而會孟津之上八百諸 侯,遂滅殷。成王即位,周公之屬傅相焉,迺營成周,都 雒,以此為天下中諸侯。四方納貢職,道里鈞矣。有德 則易以王,無德則易以亡。凡居此者,欲令務以德致 人,不欲阻險令後世驕奢以虐民也。及周之衰,分而 為兩,天下莫朝,周不能制,非德薄,形勢弱也。今陛下 起豐沛,收卒三千人,以之徑往,卷蜀漢,定三秦,與項 籍戰滎陽,大戰七十,小戰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腦塗 地,父子暴骸中野,不可勝數,哭泣之聲不絕,傷痍者 未起,而欲比隆成、康之時,臣竊以為不侔矣。且夫秦 地被山帶河,四塞以「為固,卒然有急,百萬之眾可具。 因秦之故資,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謂天府。陛下入關 而都之,山東雖亂,秦故地可全而有也。夫與人𩰚,不 搤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勝。今陛下入關而都,按秦之 故,此亦搤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高帝問群臣,群臣 皆山東人,爭言「周王數百年,秦二世則亡,不如都周。」 上疑未能決。及留侯明言入關,便即日駕西都關中。 於是上曰:「本言都秦地者,婁敬,婁者,劉也。」賜姓劉氏, 拜為郎中,號曰奉春君。

按《張良傳》,劉敬說上都關中,上疑之。左右大臣皆山 東人,多勸上都雒陽。雒陽東有成皋,西有殽黽,背河 鄉雒,其固亦足恃。良曰:「雒陽雖有此固,其中小不過 數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敵,此非用武之國。夫關中左 殽函,右隴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饒,北有胡苑之 利,阻三面而固守,獨以一面東制諸侯,諸侯安定河 渭,漕輓天下,西給京師。諸侯有變,順流而下,足以委 輸,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劉敬說是也。於是,上 即日駕西都關中。

按《通志》:「前漢都長安,謂之西都。」

按:《地理通釋·世紀》:「漢高帝元年,始為漢王,都南鄭。」

屬漢中,今興元府南鄭縣。

二年,北徙櫟陽。

《地理志》:屬左馮翊,秦獻公自雍徙。《括地志》:「秦櫟陽故宮,在雍州櫟陽縣北三十五里,秦獻公所造。」 《三輔黃圖》:「高帝都長安,未有宮室,居櫟陽宮。」

七年,徙都長安。秦咸陽之地,京兆所治縣也。

《地理志》:「長安縣,高帝五年置。長安本鄉名,今為永興軍治。」

世祖都洛陽

按:《後漢書光武本紀》:建武元年「冬十月癸丑,車駕入 洛陽,幸南宮卻非殿,遂定都。」

按《通志》:「後漢都洛陽,謂之東都。」

按:《地理通釋》:「光武以武信侯封蕭王。」今徐州蕭縣即位於 鄗南千秋亭五成陌。建武元年,入雒陽,幸南宮《卻非 殿》,遂定都焉。

故成周之舊基。城東西六里十步,南北九里一百步。時人謂雒陽為東京,長安為西京。

按《河南府志》:「光武城在府城東洛水之陽,光武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