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1 (1700-1725).djvu/39

此页尚未校对

下之土地,因而載建國之法耳,非謂常有建國之事也。

按《史記周本紀》:武王徵九牧之君,登豳之阜,以望商 邑。武王至于周,自夜不寐。周公旦即王所曰:「『曷為不 寐』?王曰:『告汝,維天不饗殷。自發未生,于今六十年,麋 鹿在牧,蜚鴻滿野。天不享殷,乃今有成。維天建殷,其 登名民三百六十夫不顯,亦不賓,滅以至今。我未定 天保何暇寐』?王曰:『定天保,依天室,悉求夫惡貶從殷』」 王。受日夜勞,來我西土。我維顯服,及德方明。自洛汭, 延于伊汭。居易毋固,其有夏之居。

徐廣曰:「夏居河南,初在陽城,後居陽翟。」《索隱》曰:言自洛汭至于伊汭,其地平易,無險固,是有夏之舊居。

我南望三塗,北望岳鄙,顧詹有河,粵詹雒伊,毋遠天 室。

徐廣曰:《周書度邑》曰:「武王問太公曰:『吾將因有夏之居,南望過于三塗,北詹望于有河』。」 《索隱》曰:「杜預曰:『三塗在陸澤南,嶽蓋河北太行山鄙都』。」 鄙謂近嶽之邑。《正義》曰:粵者,審慎之辭。言審慎瞻雒、伊二水之陽,無遠離此為天室也。

營周居于雒邑而後去。

正義曰:《括地志》云:「故王城一名河南城,本郟鄏,周公新築,在洛州河南縣北九里苑內東北隅。自平王以下十二王皆都此城,至敬王乃遷都成周,至赧王又居王城也。」 《帝王世紀》云:「王城西有郟鄏陌。」 《左傳》云:「成王定鼎於郟鄏。」 郟,山名。鄏,邑名。

周公行政七年,成王長,周公反政成王。成王在豐,使 召公復營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復卜申視,卒營築, 居九鼎焉。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貢道里。均作《召誥》 《洛誥》。

按《地理通釋》:「武王伐紂,營洛邑而定鼎焉。今洛陽西 南,洛水之北,有鼎中觀是也。周公相成王,以酆鎬偏 處西方,乃使召公卜居洛水之陽,以即土中,遂築新 邑,定九鼎,以為王之東都。」《洛邑書》:「我乃卜澗水東,瀍 水西,惟洛食,是為王城,名曰東周。」

呂氏曰:孔子序《洛誥》曰:「周公往營成周」,則成周乃東都總名。河南,成周之王城也;洛陽,成周之下都也。王城非天子時會諸侯則虛之,下都則保釐大臣所居治事之地。周人朝夕受事,習見既久,遂獨指以為成周矣。

世祖置西都及南都

按《後漢書世祖本紀》,「建武十九年,修西京宮室。」 按《通志》,光武又以南陽為別都,謂之南都。

按:《地理通釋·漢都》注:「張衡《南都賦》,『陪京之南,居漢之 陽,摰虞曰南陽郡,治宛,在京之南』。」

文帝黃初二年置都于譙于鄴于長安于許昌

按:《三國魏志文帝本紀》,「黃初二年春正月,改許縣為 許昌縣。」

《魏略》曰:「改長安、譙、許昌、鄴、洛陽為五都。」

按:《地理通釋》:「文帝黃初二年,以譙為先人本國。」今亳州譙縣 許昌為漢之所居,長安為西京之遺跡,鄴為王業 之本基,與洛陽號曰「五都。」

大帝黃龍元年置留都于武昌

按《三國吳志吳主傳》:「黃龍元年秋九月,遷都建業,徵 上大將軍陸遜輔太子登,掌武昌留事。」

惠帝永興元年立留臺于洛陽

按《晉書惠帝本紀》:「永興元年冬十一月,張方劫帝幸 長安,唯僕射荀藩、司隸劉暾、太常鄭球、河南尹周馥 與其遺官在洛陽為留臺,承制行事。」

按《通鑑綱目》:「永興元年十一月,僕射荀藩立留臺于 洛陽。」

按惠帝為張方刦遷故不入建都部但帝在長安則洛陽留臺誠不可少綱目大書僕射荀藩立留臺于洛陽予之也特據此以入留都云

北魏

太祖天興元年置鄴都

按《魏書太祖本紀》:「天興元年春正月,克鄴。庚子,車駕 自中山遂幸于鄴。帝至鄴,巡登臺榭,遍覽宮城,將有 定都之意,乃置行臺,以龍驤將軍日南公和跋為尚 書,與左丞賈彝率郎吏及兵五千人鎮鄴。」

四年,罷鄴都。

按:《魏書太祖本紀》:「四年夏四月辛卯,罷鄴行臺。 天賜三年,置灅南都。」

按《魏書太祖本紀》:「天興六年九月,幸南平城,規度灅 南面夏屋山,背黃瓜堆,將建新邑。天賜三年六月,發 八部五百里內男丁,築灅南宮門闕高十餘丈,引溝 穿池,廣苑囿,規立外城方二十里,分置市里,經塗洞 達,三十日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