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1 (1700-1725).djvu/43

此页尚未校对

崇四丈八尺,都城左汾右晉,潛丘在中。長四千三百二十一步,廣三千一百二十二步,周萬五千一百五十三步,其崇四丈。汾東曰東城,貞觀十一年長史李勣築。兩城之間有中城,武后時築,以合東城。宮南有大明城,故宮城也。宮城東有起義堂,倉城中有受瑞壇。唐初,高祖使子元吉留守,獲瑞石,有文曰「李淵萬吉築壇,祠以少牢。」

按《冊府元龜》,十一年并州置北都詔曰:「經邦創制,建 國設險,必因時順人,統物立極。我國家以神武聖德, 應天受命,龍躍晉水,鳳翔太原,建萬代之模,為億兆 之主,猶成湯之居亳,有周之興岐。朕以眇身,纂承昌 運,守祖宗之大寶,恢中興之弘業。葉時卜守,經始此 都,事本因心,情兼惟舊。近者嘉祥薦至,休瑞屢臻,此 皆宗祏降靈,神祇潛暨,豈伊菲德,獨享厥休。昔堯理 唐郊,式建丹陵之地;漢居雒邑,更表南陽之都。今王 業方興,宮觀猶在,列於編郡,情所未安,非所以廓大 聖之鴻規,展孝思之誠敬。其并州宜置北都。改州為 太原府,刺史為尹,司馬為少尹,太原、晉陽為赤縣,諸 縣為畿縣。」官吏品第,視京雒兩府。

按《文獻通考》:「開元以後,增置太原府,官屬制置,悉同 兩京。初,武太后長壽元年,以并州后之故里,改為北 都,神龍初廢。開元十一年,又以并州高祖起義之始, 復置太原府,號曰北京。」

按北都置自長壽元年乃斷自開元十一年始何也不以建置予武氏也長壽之置神龍之廢皆略而不書可也

肅宗至德二年置南都及西都

按:《唐書肅宗本紀》:「至德二載十二月戊午,以蜀郡為 南京,鳳翔郡為西京。」

按《地理志》:「成都府,蜀郡,赤。至德二載曰南京,為府,上 元元年罷京。鳳翔府,扶風郡,赤。上輔。本岐州,至德元 載更郡曰鳳翔,二載復郡,故名,號西京,為府,上元二 年,罷京,元年曰西都,未幾復罷都。」

按《冊府元龜》:至德二年十二月詔曰:「頃以上皇在蜀, 朕亦居岐,蜀郡宜改為南京,鳳翔改為西京,西京為 中京,蜀郡改為成都府。鳳翔府尹已下官寮,並同三 京名號。」

上元元年,更置「南都。」

按:《舊唐書肅宗本紀》,「上元元年九月甲午,以荊州為 南都,州曰江陵府,官吏制置,同京兆。其蜀郡先為南 京,宜復為蜀郡。」

按《唐書地理志》,「江陵府江陵郡,本荊州南郡,天寶元 年更郡名。肅宗上元元年,號南都為府,二年罷都,是 年又號南都,尋罷都。」

按《冊府元龜》,上元元年九月詔「荊州大都督府宜改 為江陵府,仍為南都。江陵縣為赤縣,諸縣為畿縣,長 史為尹,司馬為少尹」,餘官屬名位並同。京兆府及京 畿赤縣並依舊。

二年九月罷東都西都及北都。

按:《唐書肅宗本紀》:「二年九月壬寅,停四京號。」

按:《冊府元龜》二年九月詔曰:「唐虞之代,肇有九州,王 者所都,文無異制。其京兆府、河南府、太原府三京之 號宜停。其鳳翔先為西京,亦宜准此。」

寶應元年,復置東都、西都及南都、北都。

按:《唐書肅宗本紀》:「寶應元年建卯月辛亥,以京兆府 為上都,河南府為東都,鳳翔府為西都,江陵府為南 都,太原府為北都。」

後梁

太祖開平元年置西都

按:《五代史梁本紀》:「開平元年夏四月戊辰,以唐東都 為西都。」

按:《地理志》,「洛陽,唐故為東都,梁為西都。」

按:《地理通釋·五代都註》:「梁以唐東都為西都,廢京兆 府為雍州。」

後唐

莊宗同光元年置東都西都北都

按《五代史唐本紀》,「同光元年,夏四月,以魏州為東京, 太原為西京,鎮州為北都。十一月乙巳,復北都為鎮 州,太原為北都。辛酉,復永平軍為西都。三年三月辛 酉,改東京為鄴都。」

按《地理志》:「雍州,唐故上都,昭宗遷洛,廢為佑國軍。梁 初改佑國軍曰永平。唐滅梁,復為西京。魏州,唐故曰 大名府,置天雄軍。後唐建鄴都,府曰興唐。并州,後唐 建北都,其軍仍曰河東。」

按《大名府志》:「同光元年夏四月己巳,以魏州為興唐 府,以魏博節度判官王正言為禮部尚書,行興唐尹。 三年,以興唐為鄴都。明宗天成四年,罷鄴都。」

後晉

高祖天福三年置西都鄴都

按《五代史晉本紀》:「天福三年冬十月庚辰,以洛陽為 西京。十一月辛亥,升廣晉府為鄴都。」

按《地理志》:「後唐建鄴都,晉因之,府曰廣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