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1 (1700-1725).djvu/91

此页尚未校对

關隘部雜錄

《易經復卦象》:「雷在地中,復,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 行。」

《史記貨殖傳》:「秦末,遷不軌之民於南陽。南陽西通武 關、鄖關,東南受漢江、淮,宛亦一都會也。」正義曰:武 關在商州。《地理志》云:宛西通武關,而無鄖關。蓋「鄖」當 為「徇」,徇水上有關,在金州洵陽縣。「徇」亦作「郇」,與鄖相 似也。

《洛陽記》:「漢洛陽四關,東成皋關,南伊闕關,西函谷關, 北孟津關。」

《關中記》:「秦西以隴關為限,東以函谷為界,二關之間 是為關中。」此說未盡。

《沙州記》:「龍涸北四十里,有白馬關,關甚險峻,使十夫 固險,雖萬夫亦不能前。」

《梁州記》:「關城西南百八十里有白水關,固解印綬處 也。」

《水經注·左傳》魯襄二年「七月,晉成與諸侯會於戚,遂 城虎牢以逼鄭。」《穆天子傳》曰:「天子射鳥獸於鄭圃,命 虞人掠林,有虎在於葭中。天子將至,七萃之士高奔 戎生擒虎而獻之,天子命之為柙畜東虞,是曰虎牢。」 然則「虎牢之名,自此始也。秦以為關,漢乃縣之。城西 北隅有小城,周三里,北面列觀臨河,迢迢孤上。路直 茲邑,升眺清遠,勢盡川陸。羈途游至,有傷深情。」 《魯陽縣有魯陽關》,左右連山插漢,秀木干雲。

扞關,廩君浮夷水所置也。弱關,連平秭歸界,昔巴楚 數相攻伐,藉險置關,以相防扞。

河在關內,南流,潼激關山,因謂之潼關。或說因潼谷 水以名地。潼關東北水側有長坂,謂之黃卷坂,傍絕 澗,涉此以升潼關,所謂「泝黃卷以濟門關」矣。

濕。《餘水出上谷居庸關》,南則絕谷,累石為關址,崇墉 峻壁,非輕功可舉。山岫層深,側道褊狹,林嶂邃險,路 才容軌。曉禽暮獸,寒鳴相和,羈官游子聆之,莫不傷 思矣。

散關、鄣自南山橫洛水,北屬於河,皆關塞也。即楊僕 家僮所築。其城西阻塞垣,北抗惠水。靈帝中平元年, 以河南尹何進為大將軍,五營士屯都亭,置函谷、廣 成、伊闕、大谷、轘轅、旋門、小平津、孟津八關都尉治此。 函谷為之首,在八關之限,故世人總其統目,有「八關」 之名矣。

《陷蕃記》:「幽州西北石門關,關路崖狹,一夫可以當百, 此中國控扼契丹之險也。」

《成都古今記》:「益之為言隘也,言其地險阨,亦曰強壤 益大,故以名焉。」

《龍川別志》:「曹瑋之守秦州也,州之西立文盈關,關之 所在,最為要害,左右皆蕃俗也。」

《奉使行程錄》:「幽州之地,沃野千里,北限大山,重巒複 嶂,有渝關、居庸、松亭、金城、古北口。前此經營邊事,與 金人歲幣,加契丹之倍,以買幽薊五州之地,而平、灤、 營三州不與焉,是五關我得其三,而金人得其二也。 以天下視燕為北門,失幽薊則天下常不安,幽燕視 五關為襟喉,無五關則幽燕不可守,五關止得其三」, 縱藥師不叛,邊患終無寧歲也。

《桂海雜志》雲:「南州多無雪霜,草木皆不改柯易葉,獨 桂林歲歲得雪,或臘中三白,然終不及北州之多。靈 川、興安之間,兩山蹲踞,中容一馬,謂之嚴關。朔雪至 關輒止,大盛則度送至桂城下,不復南矣。」

《老學庵筆記》:「劍門關皆石無寸土,潼關皆土無拳石。」 雖皆號天下險固,要之潼關不若劍門。然自秦以來, 劍門亦屢破矣,險之不可恃如此。

《容齋四筆》:《刑統衛禁律》云:「『不應度關而給過所,若冒 名請過所而度者』。又云:『以過所與人』。」又《關津疏議》:「『關 謂判過所之處,津直度人,不判過所』。《釋名》曰:『過所至 關,津以示之。或曰:傳,傳,轉也,轉移所在,識以為信』。」漢 文帝十二年,「除關無用傳。張宴曰:『傳,信也,若今過所 也。兩行書繒帛,分持其一,出入關,合之乃得過,謂之』」 傳也。《魏志》:倉慈為敦煌太守,西域雜胡欲詣洛者,為 封過所。《廷尉決事》曰:「廣平趙禮詣雒治病,門人齎過 所,詣洛陽,責禮冒名渡津,受一歲半刑。」徐鉉《稽神錄》: 「道士張謹好符法,客遊華陰,得二奴曰:『德兒歸寶,謹 愿可憑信』。張東行,凡書囊符法,過所衣服,皆付歸寶 負之。將及關,二奴忽不見,所齎之物」,皆失之矣。時秦 隴用兵,關禁嚴急,客行無驗,皆見刑戮。既不敢東度, 復還主人,乃見二奴,因擲過所還之。然「過所」二字,讀 者多不曉,蓋若今時公憑引據之類,故裒其事於此。 《金節要》:燕山之地,易州西北乃金坡關,昌平之西乃 居庸關,順州之北乃古北口,景州東北乃松亭關,平 州之東乃渝關。此數關一夫禦之,可以當百朝廷之 割地若得諸關,《則燕山之境可保》矣

《入蜀紀》見公孫述謂漢為赤帝,乃自稱為白帝。然白 帝城雉堞連雲,邊江橫鎖,入蜀第一險關也。

北邊備對,玉門陽關。漢之兩關,皆在敦煌郡壽昌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