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2 (1700-1725).djvu/102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坤輿典

 第一百三十九卷目錄

 冢墓部紀事二

坤輿典第一百三十九卷

冢墓部紀事二

《南唐拾遺記》:「金陵有樂官山,南唐樂官所葬處也。宋 初下,南唐諸將置酒作樂,樂人大慟,殺之,聚瘞此山, 因名。」

《宋史邢昺傳》:「昺字叔明,曹州濟陰人。雍熙中,昺撰《禮 選》二十卷獻之。上嘗因內閣曝書,覽而稱善,召昺同 觀,作《禮選贊》賜之。昺言:家無遺稿,願得副本。上許之, 繕錄未畢,而昺卒,亟詔寫二本,一本賜其家,一本俾 置冢中。」

《孔宜之傳》:「大中祥符元年,東封泰山,及還至兗州,十 一月朔,幸曲阜,謁孔子廟,行酌獻之禮。孔氏宗屬,並 令陪位。又幸孔林,觀其墓。」

《林逋傳》:「逋字君復,杭州錢塘人。性恬淡,弗趨榮利,結 廬杭州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嘗自為墓於其 廬側。臨終為詩,有『茂陵他日求遺稿,猶喜曾無封禪 書』」之句。

《成象傳》:「淳化中,李順盜據郡縣,象父母驚悸而死,燼 骨寄浮圖舍,象號泣營葬。賊平,鄉里率錢三百萬贈 之。象廬於墓側,以衰服襟袂,篩土於墳上,日三斗。每 慟,聞者戚愴。未嘗食肉衣帛或贈之,亦不受。虎豹環 廬而臥,象無畏色。燕百餘集廬中,禾生墓側,吐九穗, 服終猶未還家。知禮者為書以諭之,遂歸教授,遠近」 目為「成孝子。」

《李玭傳》:「玭性篤孝,母卒,廬於葬所,晝夜號泣,負土築 墳,高丈餘。又以二代及諸族父母槁葬者,盡禮築之, 凡三年,成六墳,皆丈餘。不食肉衣帛,不預人事,皇皇 然惟恐築之不及。墳成,復留守墳三年。」

《侯義傳》:「義里人有葬其親而遽返者,義母回其家,泣 謂義曰:『我死其若是乎。義乃感激自誓而不欲言,但 慰其母曰:『弗悲,義必不爾。咸平中,母卒,義力自辦葬, 不掩墳壙,晝則負土築墳,夜則慟哭柩前,妻子困匱 不給,田主曹氏哀憐之,資以餱糧。踰年,墳間瓜異蔕, 木連理。又有巨蛇遶其側,不暴物,野鴿飛而不去。嘗』』」 遇盜劫其衣服,既而知是義物,悉還之。

《杜誼傳》:「誼字漢臣,台州黃巖人。事父母至孝,父剛嚴, 誼獨失愛,惴惴不自容,伺顏色而後進。繼喪父母,號 痛晝夜不絕,勺水不入口者累日。卜葬徒跣負土為 墳,往來十餘里,日渡塘澗,泥水沒骭,雖大雨雪,未嘗 稍止。手足皸裂血流,以漆塗之。每覆一畚,必三遶墳 號而去。既葬遂茇舍墓旁,負土以終。喪人往視之,輒」 遣去。日一飯,不葷,雖虎狼交於墓側,誼泰然無所畏 焉。

《沈宣傳》:「宣,汝州梁人。母亡,既葬,不塞墓門三十有六 月,晝負土,夜拊棺而臥,為墳廣百尺。」

《桐陰舊話》:太保公忠憲曾祖也,周國公祖也,皆葬靈 壽相比。獻肅公自太原移帥定武,始議改葬。既發穴, 則二瓦棺並列,有泉湛然其下。大驚,以問鄉老,有曰: 「當時開壙,見水貧不能易地,遂以木架於水上,然猶 不腐,則知未嘗溢涸爾。」因不敢改,而相地者以為奇, 第斲石為柱,橫二石梁,瓦棺仍之,不別為槨,增築其 封岐冢首於上。淇水李公邦直為《墓表》,孫康簡公漫 叔書之。

《續筆談》:「瀕海素少士人,祥符中,廉州人梁氏卜地葬 其親,至一山中,見居人說,旬日前有數十龜負一大 龜葬於此山中。梁以為龜神物,其葬處或是福地」,與 其人登山觀之,乃見有丘墓之象,試發之,果得一死 龜。梁乃遷葬他所,以龜之所穴葬其親。其後梁生三 子,立儀、立則、立賢。立則、立賢皆以進士登科,立儀嘗 預薦。皇祐中,儂智高平,推恩授假板官。立則值熙寧 立八路選格,就二廣連典十餘郡,今為朝請大夫致 仕,予亦識之。立儀、立賢皆朝散郎,至今皆在。徙居廣 州,鬱為士族,至今謂之「龜葬梁家。」

《宋史劉羲叟傳》:羲叟長於星曆術,數事皆驗。羲叟未 病,嘗曰:「吾及秋必死。」自擇地於父冢旁,占庚穴,以語 其妻,如其言葬之。

《陳堯佐傳》:「堯佐知同州,徙永興軍。初,太后遣宦者起 浮圖京兆城中,前守姜遵盡毀古碑碣,充磚瓦用。堯 佐奏曰:『唐賢人墓石,今十亡七八矣。子孫深刻大書, 欲傳之千載,迺一旦與瓦礫等,誠可惜也。其未毀者, 願敕州縣完護之』。後以太子太師致仕,自誌其墓曰: 『壽八十二不為夭,官一品不為賤,使相納祿不為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