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2 (1700-1725).djvu/104

此页尚未校对

詩甚富。一日柱間得一絕,相傳呂公作也。「冢上為亭 鬼莫嗔,冢頭人即冢中人。憑欄莫起存亡意,除卻虛 空總是塵。」

《誠齋雜記》:「李陶,交趾人。母終,陶居於墓側,躬自治墓, 不受鄰人助,群烏銜塊助成墳。」

《宋史辛棄疾傳》:「棄疾卒,贈光祿大夫。咸淳間,史館校 勘謝枋得過棄疾墓旁僧舍,有疾聲,大呼於堂上,若 鳴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絕聲。枋得秉燭作文,旦 且祭之,文成而聲始息。」

《嘉善縣志》:吳仲珪將沒,刻短碣塚上,曰「梅花和尚之 塔。」人或恠之曰:「此有意,久當自驗。」未幾,楊髡毀掘江 南諸墳,仲珪以碣所署,疑為緇流,竟免。

《金史蔡珪傳》:「珪為戶部員外郎,兼太常丞,珪號為辨 博,凡朝廷制度損益,珪為編類詳定,檢討刪定官。」初, 兩燕王墓舊在中都東城外,海陵廣京城圍,墓在東 城內,前嘗有盜發其墓,大定九年,詔改葬於城外。俗 傳六國時燕王及太子丹之葬及啟壙,其東墓之柩, 題其端曰「燕靈王舊。」「舊」,古「柩」字通用,乃西漢高祖子 劉建葬也。其西葬,蓋燕康王劉嘉之葬也。珪作《兩燕 王墓辯》,據葬制名物,款刻甚詳。

《劉頍傳》:頍遷西上閤門使。初,南苑有唐舊碑,書貞元 十年御史大夫劉怦葬,上見之曰:「苑中不宜有墓」,頍 家本怦後。詔賜頍錢三百貫改葬之。

《輟耕錄》:至元間,釋氏豪橫,改宮觀為寺,削道士為髡。 且各處陵墓發掘,迨盡孤山林和靖處士墓屍骨皆 空,唯遺一玉簪。時有人作詩以悼之曰:「生前不繫黃 金帶,身後空餘白玉簪。」

《遂昌雜錄》:河西僧馮某者,與楊璉真珈生同里,幼同 學,情好益甚,相同而相得也。楊在江南掘墳,遂以書 招馮出河隴來江南。既至,道以杭故宋富貴家十墳, 遣馮使之發掘。馮父子皆僧也,十墳已掘,六金寶蓋 不資餘,四墳方儗發掘,而馮父子兩人是夜皆得夢。 夢林莽中金紫官人出拜哀告曰:「君父子所得亦足 矣,我輩安居於此久矣,幸貸我。」父子覺而俱驚,此四 墓於是乎獲全。楊璉真珈敗後,五十年間,此曹無一 存者。馮之父居杭西湖北山,余對鄰,而其子則居昭 慶寺之東。

臧湖隱先生,有屋六、七間,與岳墳相近。時岳墳漸圮, 江州岳氏諱士迪者,宋迪功郎,於王為六世孫,與宜 興唐門岳氏通譜,合力以起廢,墳與寺復完整。久之, 王孫有為僧者,居墳西,大壞,廟與寺至,靡有孑遺。台 僧可觀者,堅忍人也,以其事訴之上司官府。時何怡 真為湖州推官,柯敬仲以書白其事,「寺田典與人者」 復歸寺與廟,寸椽片瓦不留。

《元史李恆傳》:「恆破文天祥於瑞金,改江西宣慰使。天 祥圍贛州急,或言:天祥墳墓在吉州,若遣兵發之,則 必下矣。恒曰:『王師討不服耳,豈有發人墳墓之理』?」 《孝友傳》:「孔全,亳州鹿邑人。父成病,刲股肉啖之,愈後 卒,居喪盡哀,廬墓左,負土為墳,日六十肩,風雨有虧, 俟霽則補之。三年起墳,廣一畝,高三丈餘。」

張子夔,安西人。父喪,每夜半以背負土,肘膝行地,匍 匐至葬所,篩細土為墳。

陳乞兒,歸德夏邑人。年九歲,母喪,哀毀,親負土為墳, 高一丈,廣十六步。人憫其幼,欲助之,則泣拜而辭。 黃贇,臨江人。父君道,延祐間,求官京師,留贇江南。時 贇年幼,及既長,聞父娶後妻居永平,往省之,則父歿 矣。庶母聞贇來,去更嫁,拒不見贇。贇號哭語人曰:「吾 之來,為省吾父也。今吾父已歿,思奉其柩歸而窆之, 莫」知其墓。苟得見庶母,示以葬所,死不恨矣。久之,聞 庶母居海濱,亟裹糧往,庶母復不納。庶母之弟憐之, 與偕至永平屬縣樂亭,求父墓,又勿得。贇哭禱於神。 一夕,夢老父以杖指葬處曰:「見片磚即可得。」明日就 其地求之,庶母之弟曰:「真是已斂時,有某物可驗。」啟 朽棺,得父骨以歸。

《稗史》:李佾字子列,奉化江口人也。人有侵葬其先塋 之側,或曰:「請訟之。」子列曰:「訟則彼合徙柩也。昔季武 子成寢,杜氏之葬在西階之下,請合葬猶許之。此特 鄰逼爾,初豈害吾事也?況葬已揜藏,忍使之暴露耶?」 鄉曲賢之。

《名山藏本行記》:「姚伯華,桐廬人。桐廬無城,元末兵起, 伯華父挈伯華挾貲避盜至,父母皆死。盜稍退,伯華 得之崖下,負之行,從間道夜渡桐江,至其祖墳之下, 掩以樹葉,用木為錐,取石為磚,晝伏夜作,遂作墳 雲。」《蕉館紀談》:「陳友諒愛姬苕華夫人,善月琴,友諒出 師必以隨,呼為妝駕。未幾物故,葬於右耳峰猴溪橋 側。」樹石月琴以表之,至今人名「月琴塚。」

《福州府志》:「閩忠懿王及夫人任氏,初葬於閩縣靈岫 鄉鳳池山,後唐長興三年,改葬永福山,即今之蓮花 峰是也。後唐賜神道碑,張文寶撰文。宣德四年,有種 屯田軍三十人,將王塚盜發,壙門堅甚,只從上角鑿 破一孔,以巨繩腰,一人先下,忽中絕,呼之不應,眾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