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2 (1700-1725).djvu/107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坤輿典

 第一百四十卷目錄

 冢墓部雜錄

 冢墓部外編

坤輿典第一百四十卷

冢墓部雜錄

《禮記·曲禮》:「適墓不登壟。」壟,墳堆也。登之為不敬, 適墓不歌。

為宮室不斬于丘木。「丘木所以庇宅,兆」,為宮室而 斬之,是慢其先而濟吾私也。

《檀弓》:「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

子路去魯,謂顏淵曰:「何以贈我?」曰:「吾聞之也,去國則 哭於墓而后行,反其國不哭,展墓而入。」謂子路曰:「何 以處我?」子路曰:「吾聞之也,過墓則式,過祀則下。」《哭 墓》,哀墓之無主也。不忍丘壟之無主,則必有返國之 期,故為行者言之。墓與祀,人所易忽也,而能加之敬, 則無往而不用其敬矣。敬則無適而不安,故為居者 言之也。

《白虎通》「春秋之義,王者墳高三樹,初樹以松;諸侯半 之,樹以柏;大夫八尺,樹以欒;士四尺,樹以槐;庶人無 墳,樹以楊。」

《述異記》:「廣州東界有大夫文種之墓,墓下有石為華 表柱,石鶴一隻。種即越王勾踐之謀臣也。」

《廬陵官下記》:「褮,鬼衣也。桐人起虞卿,明衣起左伯桃, 挽歌起紼謳。故舊律,發冢棄市。」冢者,重也,言為孝子 所重,發一璽土則坐,不須物也。

《異苑》:「元嘉中,豫章胡家奴開昌邑王冢,青州人開齊 襄公冢,並得金鉤,而屍骸露在巖中儼然。茲亦未必 有憑而然也。京房屍至義熙中猶完具,僵屍人肉,堪 為藥,軍士分割之。」

《水經注》:「碭山出文石,秦立碭郡,蓋取山之名也。山有 梁孝王墓,其冢斬山作郭,穿石為藏,行一里到藏中, 有數尺水,水有大鯉魚。黎氓謂藏有神,不敢犯之。凡 到藏皆潔齋而進,不齋者至藏,輒有獸噬其足,獸難 得見,見似狗,所未詳也。」

焦氏山東即金鄉山也。有冢,謂之秦王陵。山上二百 步,得冢口,塹深十丈,兩壁峻峭,廣二丈。入行七十步, 得埏門,門外左右皆有空,可容五六十人,謂之「白馬 空。」埏。門內二丈,得外堂,外堂之後又得內堂,觀者皆 執燭而行。雖無他雕鏤,然治石甚精。或云是漢昌邑 哀王冢所,未詳也。東南有范巨卿冢,石柱猶存。巨卿 名式,山陽之金鄉人,漢荊州刺史,與汝南張劭、長沙 陳平子石交,號為「死友。」

湍水西有漢太尉長史《邑人張敏碑》。碑之西有魏征 南軍司張詹墓。墓有碑,碑背刊云:「白楸之棺,易朽之 裳,銅鐵不入,凡器不藏。嗟矣後人,幸勿我傷。」自後古 墳舊冢,莫不夷毀,而是墓至元嘉初尚不見廢。六年, 大水,蠻饑,始被發掘。說者言,初開金銀銅錫之器,朱 漆雕刻之飾爛然。有二朱漆棺,棺前垂竹簾,隱以金 釘,墓不甚高,而內極寬大,虛設白楸之言,空負黃金 之實。雖意錮南山,寧同壽乎?

洧水東流,綏水會焉。水出方山,綏谿,即《山海經》所謂 「浮戲之山」也。東南流,逕漢弘農太守張伯雅墓塋。四 周壘石為垣,隅阿相降,列於綏水之陰。庚門表二石 闕,夾對石獸於闕下。冢前有石廟,列植三碑,碑云德 字伯雅,河內密人也。碑側樹兩石人,有石柱及諸石 獸。舊引綏水南入塋城而為池沼,沼在丑地,皆蟾蝫 吐水,石隍承溜,池之南又建石樓石廟,前又翼列諸 獸,但物謝時淪,凋毀殆盡矣。富而非義,比之浮雲,況 復此乎。王孫士安,斯為達矣。

子產墓,累石為方墳,墳東有廟,並東北向。鄭城杜元 凱言「不忘本。」廟舊有一枯柏樹,其塵根故株之上多 生稚柏,列秀青青,望之奇可嘉矣。

滍水南,有漢中常侍長樂太僕吉侯苞塚,塚前有碑 基,西枕岡城,開四門,門有兩石獸,墳傾墓毀,碑獸淪 移。人有掘出一獸,猶全不破,甚高壯,頭去地咸一丈 許,制作甚工,左膊上刻作「辟邪」字。門表壍上起石橋, 歷時不毀。其碑云:「六帝四后,是諮是諏。蓋仕自安帝, 沒於桓后。於時閽閹擅權,五侯暴世,割剝公私,以事」 生死。夫封者表有德,碑者頌有功,自非此徒,何用許 為?石至千春,不若速朽;苞墓萬古,祇彰誚辱。嗚呼,愚 亦甚矣!

《尚書故實》張公牧弘農日,捕獲伐墓盜十餘輩,中有 一人請間言事,公因屏吏獨問,對曰:「某以他事贖死, 盧氏縣南山堯女塚,近亦曾為人開發,獲一大珠并 玉盌,人亦不能計其直,餘寶器極多,世莫之識也。」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