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2 (1700-1725).djvu/111

此页尚未校对

斃云。

光嚴庵正議之塋瀕湖占勝,為一方冠。東南皆枕湖, 遠峰列如筆架,一塔屹於波心,文鋒挺立,登名仕版 者世有其人,視他族為最盛。淳祐間,忽樹間出煙一 道,遠近莫不驚異。有細視之者,見其間有蠓蚋不可 計,從樹中出,終日不絕。蓋此煙即此所成,不知何異。 《嬾真子》「揚州天長道中,地名甘泉,有大古塚如山,未」 到三十里已見之,土人呼為瑠璃王塚。按廣陵王胥, 武帝子也,都於廣陵。後至宣帝時,坐謀不軌賜死,諡 曰厲,後人誤以劉厲為瑠璃爾。漢制,天子諸侯即位, 即立太子,起陵塚,故能如此高大。胥雖以罪死,尚葬 其中。故胥且死,謂太子壩曰:「上遇我厚,今負之甚,我 死,骸骨當暴,幸而得葬,薄之無厚也。」旁有居民數十 家,地名「甘泉」,或恐胥僭擬云。

亳州永城縣之七十里,有芒碭山,山有巖曰「紫氣」,此 蓋高帝避難所也。復有梁孝王墓。僕嘗與宿州知錄 邵渡同遊,入隊道中百餘步,至皇堂,如五間七架屋 許大,周迴有石門子十許,上鐫作內臣宮女狀。中有 大石柱四,所以縣棺,棺不復見矣。入時必用油圈以 為燭,其中甚夏極涼,如暮秋時山下有居民數百家, 今謂之保安鎮,蓋當時守塚之遺種也。土人呼墓為 梁王避暑宮。故老云:「前數年時,有人入其中,常得黃 金而出。」今不復有矣。《孝王傳》云:「未死,財以鉅萬計,不 可勝數。」及死,府藏餘黃金尚四十餘輿,他財物稱是。 想見當時送葬之物厚矣。魏武帝置發塚中郎、搜金 校尉,如此塚蓋元不發者。然古人作事。奇偉可驚。非 後世比也。

崖下,放言華人,發古塚,得碑,背有刻字曰:「晉升平四 年三月四日,大學博士陳留郡雍丘縣都鄉周闡,字 道舒。妻活,晉潯陽太守鷹揚男諱蟠,字永時。」此周闡 之妻柏逸之女墓也。父晉安成太守鷹揚男諱蟠者, 蓋闡之父,故獨稱諱,但不知妻名活何義,字畫極分 明無訛。其中無它物,唯得銅銚一,三足螭柄,面闊四 寸餘,深半之,製作不甚工。野人來求售,余適得之,云 「上有一石臺,高二尺許,有花文,先為漢南人取去。升 平四年至今紹興十六年,正七百八十七年,自有道 觀之,殆朝暮爾。今吾復居於此,未知後七百八十七 年來者復誰?」亦可以一笑也。

《清波雜志》:「『唐內人墓謂之宮人斜,四時遣使祭之。唯 應四仲祭,使者暫悲嗟』。令狐楚詩也。『荒涼城南奉先 寺,後宮美人官葬此。角樓相望高起墳,艸間柏下多 石人。秩卑埋骨不作塚,青石浮屠當丘隴。家家墳上 作享亭,朱門相向無人聲。樹頭土梟作人語,日黑風 悲鬼搖樹。宮中養女作子孫,年年犢車來做主。廢后 園陵官道側,家破無人掃陵域。官家歲給牛千錢,街 頭買餅作寒食』。」此元豐中張文潛《留題奉先寺》詩。煇 季女葬臨安北山僧舍,四五年來,每值春時,往寺視 之,兩廡皆內人殯宮,徘徊次,未嘗不長哦此詩也。煇 復得歷陽所刊唐張文昌樂府《北邙山篇》云:「洛陽北 門北邙道,喪車轔轔入秋草。車前齊唱《薤露歌》,高墳 新起白峨峨。朝朝暮暮人送葬,洛陽城中人更多。千 金立碑高百尺,終作人間柱下石。隴頭松柏半無主, 地下白骨多於此。寒食家家送紙錢,䲭鳶作窠巢上 樹。人居朝市未解愁,請君暫向北邙遊。」古今名勝,賦 詠孰工,覽者當自得之。

《鄰幾雜記》:吳春卿葬新鄭,掘地深二丈五尺,中更掘 坡子,纔足容棺。既下棺,於坑口,上布柏團以遮之,即 下土築,不用甎甓。吳氏葬其先亦如此。 錢君倚學士說:江南王公大人墓,莫不為村人所發, 取其磚以賣者,是磚為累也。近日江南有識之家不 用磚葬,唯以石灰和篩土築實,其堅如石。此言甚中 理。

《西溪叢語》:劉禹錫云:「翁仲遺墟草樹平。」《魏略》云:「明帝 景初元年,徙長安鐘、簴、駱駝、銅人、承露盤,盤折,銅人 重不可致,留於霸城,大發卒鑄,作銅人二,號曰翁仲, 列坐於司徒門外。」後漢鄗南千秋亭有石壇,壇廟之 東枕道有兩石翁仲,南北相對。

《井觀瑣言》:「汲郡城北有比干墓,偃師縣西北亦有比 干墓。唐開元中,偃師人耕地得銅盆篆文云:『右林左 泉,後岡前道,萬世之藏,茲焉是寶』。」予觀其文,奇峻勻 麗,與三代鐘、鼎、彝、敦諸款識不類,辭語亦不似魏晉 以前文字,其出於後世無疑。歐公《集古錄》不收此文, 其鍳別精矣,不宜與石鼓詛楚文並刻。 《桯史》:余居負山,在湓城之中。先君未卜築時,嘗為戎 帥皇甫斌宅。斌歸於袁,虛其室。山有堅土,凡市之塗 塈版築,咸得而畚致之,無孰何者,遂罄其半,獨餘一 面壁立。余家既來,始厲其禁,而山已不支。慶元元年 五月,大雨,隤其巔,古冢出焉。初僅數甓,流下,其上有 刻如瑞草,旁著字曰:「晉永寧元年五月造。」又有匠者 姓名曰「張某」,下有文如押字隸或得之以獻,莫知所 從來。居數日,而山《隤墍》周半墮,骨髮棺槨皆無存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