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2 (1700-1725).djvu/16

此页尚未校对

按《唐書睿宗本紀》:「景雲元年十一月己酉,葬孝和皇 帝於定陵。」

按《文獻通考》,定陵在京兆府冨平縣界。 按《富平縣志》,「定陵在龍泉山陵南五里。」

按《河南通志》:「唐中宗陵在河南府偃師縣東。」

睿宗葬橋陵

按《唐書元宗本紀》:「開元四年十月庚午,葬大聖真皇 帝於橋陵。」

按,《文獻通考》:橋陵在京兆府奉先縣界。

按《陝西通志》,橋陵在蒲城縣北三十里豐山,周四十 里。

按《蒲城縣志》,「橋陵在金幟山前,襟浩泉今涸。」

元宗葬泰陵

按《唐書代宗本紀》:「廣德元年三月辛酉,葬至道大聖 大明孝皇帝於泰陵。」

按《大唐新語》:元宗嘗謁橋陵,至金粟山,睹岡巒有龍 盤鳳翔之勢,謂左右曰:「吾千秋後宜葬此地。」寶應初, 追述先旨,而置山陵焉。

按《文獻通考》,「泰陵在京兆府奉先縣界。」

按《蒲城縣志》,「泰陵在金粟山下,宮去陵五里,碑記尚 存。」

肅宗葬建陵

按《唐書代宗本紀》:「廣德元年三月庚午,葬文明武德 大聖大宣孝皇帝於建陵。」

按《文獻通考》:「建陵在京兆府醴泉縣界。」

按《醴泉縣志》,「建陵,唐肅宗陵也。縣正北三十里武將 山下宮,去陵五里。」

代宗葬元陵

按《唐書德宗本紀》:「大曆十四年十月己酉,葬睿文孝 武皇帝於元陵。」

按《令狐峘傳》,德宗立,詔元陵制度務極優厚,當竭帑 藏,奉用度。峘諫曰:「『臣伏讀漢劉向論山陵之誡,良史 咨欷。何者?聖賢勤儉,不作無益。舜葬蒼梧,弗變其肆; 禹葬會稽,不改其列;周武葬畢陌,無丘隴處。漢文葬 霸陵,不起山墳。禹非不忠,啟非不順,周公非不悌,景 帝非不孝,其奉君親,皆以為無窮計。宋文公厚葬,《春 秋》書華元為不臣,桓魋為石槨,夫子以為不如速朽』。 由是觀之,有德者葬薄,無德者葬厚,章章可見。陛下 仁孝,切於聖心,然尊親之義,貴合於禮。先帝遺詔,送 終之制,一用儉約,不得以金銀緣飾。陛下奉先,志無 違物,若務優厚,是咈顧命,盩經誼,臣竊懼之。今赦令 甫下,諸條未出,望速詔有司,從遺制」便詔答曰:「朕頃 議山陵,荒哀迷謬,以違先旨。卿引據典禮,非唯中朕 之失,亦使朕不遺君親於患。敢不聞義而從,奉以終 始,雖古遺直,何以加焉。」

按《文獻通考》。元陵在京兆府冨平縣界。 按《冨平縣志》。「元陵在壇山。」

德宗葬崇陵

按《唐書憲宗本紀》:「永貞元年十月己酉,葬神武聖文 皇帝於崇陵。」

按《文獻通考》,「崇陵在京兆府雲陽縣界。」

按《陝西通志》,崇陵在西安府涇陽縣嵯峨山。

順宗葬豐陵

按《唐書憲宗本紀》:「元和元年七月壬寅,葬至德大聖 大安孝皇帝於豐陵。」

按《文獻通考》,豐陵在京兆府冨平縣界。 按《冨平縣志》,「豐陵在金甕山。」

憲宗葬景陵

按《唐書穆宗本紀》:「元和十五年五月庚申,葬聖神章 武孝皇帝於景陵。」

按《文獻通考》,景陵在京兆府奉先縣界。

按:《蒲城縣志》,景陵在豐山陵南,下宮有宋《重修廟記》, 橋陵、泰陵、光陵碑俱毀,惟景陵有錄其全文者,今猶 傳。

穆宗葬光陵

按《唐書敬宗本紀》:「長慶四年十一月庚申,葬睿聖文 惠孝皇帝於光陵。」

按《文獻通考》:「光陵在京兆府奉先縣界。」

按《蒲城縣志》,「光陵在堯山西嶺延興村北。」

敬宗葬莊陵

按《唐書文宗本紀》:「太和元年七月癸酉,葬睿武昭愍 孝皇帝於莊陵。」

按《文獻通考》:「莊陵在京兆府三原縣界。」

按《三原縣志》,「莊陵在縣東北三十里浮陽鄉張家里 封內,四十里下宮,去陵八里。」

按《河南通志》:敬宗陵在河南府偃師縣西南。緱氏保: 按《河南府志》:「敬宗陵在偃師縣景山上,號恭陵。有高 宗御製《功德紀》及御書碑,俗名太子陵。」

按河南通志及河南府志俱載偃師有唐中宗敬宗昭宗三陵按唐書天祐元年昭宗遷洛是偃師有昭宗一陵耳從前雖兩都並建不惠二宗獨遠葬於洛也前中宗陵既失考可勿論此敬宗陵云有高宗御製功德紀及御書碑敬宗固高宗十世孫此碑非高宗立無疑採擇未精恐誤來世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