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2 (1700-1725).djvu/3

此页尚未校对

羅川《爾雅》云:「山銳而高曰橋也。」 《列仙傳》云:「軒轅自擇亡日,與群臣死,還葬橋山,山崩棺空,唯有劍舄在棺。」

按《路史》「葬上郡陽周之橋山。」

慶之華池西翟道山,寧之真寧東八十子午山也。《郡縣志》云:「陵在山上。」《風土記》:「陽周所有黃帝陵,在子午山上。」今冢存大曆七年廟。按《混天記》黃帝葬南陵山,南陵也,故莽曰上陵山。而《神鑑》謂黃帝葬南甲山,則首向也。《思元注》云:「黃帝葬西海橋山」,《地志》亦謂山有黃帝冢。《史記》:武帝巡朔方,還,祭黃帝冢於橋山,元魏諸帝亦數祭焉。《後魏書》:「文成東巡涿鹿,祠黃帝,祭橋山,觀溫泉,幸廣甯。」泉。今在上谷東南二十里。《九域志》:「橋山又有軒轅太子陵廟而媯之懷戎川橋山有黃帝冢及祠焉。」

按《漢武故事》,元封元年,帝北巡朔方,勒兵十餘萬,還 祭黃帝冢橋山。帝曰:「吾聞黃帝不死,今有冢何也?」公 孫卿曰:「黃帝已仙上天,群臣思慕,葬其衣冠。」

按《畿輔通志》,軒轅陵在平谷縣東北十五里漁子山 下,今山上有軒轅廟。

按《延安府志》,橋陵在中部縣北山上。

「軒轅陵在橋山。」 《紀載》所同,特橋山匪一,上郡、媯州皆有之。按《讀史折衷》,「漢武帝元封元年,帝北巡朔方,勒兵十餘萬,還祭黃帝冢橋山。」 此上郡之橋山也。北魏明元帝神瑞二年六月「丁卯,南次石亭,幸上谷,壬申,幸涿鹿,登橋山,觀溫泉,使使者以太牢祀黃帝,遂至廣甯。泰常七年九月幸灅南,遂如廣甯,幸橋山,遣使」 者祠黃帝,因東幸幽州。太武帝神麚元年八月,東幸廣甯,臨觀溫泉,以太牢祭黃帝。此媯州之橋山也。郭景純注《山經》云:「帝王冢墓,皆有定處,而《山經》往往複見。蓋聖人久於其位,仁化廣及,至於殂亡,四海無思不哀。故絕域殊俗之人,聞天子崩,各自立位而祭,起土為冢,是以所在有焉。」 景純之論,可謂善言古者矣。後之讀史,偏執成見,以《史記》為是,必以《魏書》為非。然黃帝既都涿鹿,安在媯州之不可營葬乎?

少昊金天氏葬雲陽

按劉恕《外紀》,「少昊氏葬於雲陽,故後世又曰雲陽氏。」

雲陽,山名,在曲阜縣。《釋義》曰:「按雲陽即茶陵州。」

按《路史》,「少昊氏葬於雲陽。」

見《世紀遁甲開山圖》。蓋歸葬始封之國,今在茶陵之露水鄉攸縣界,生鐵成墳。予遊炎陵,訪之圖牒,俱云是黃帝陵,鄉俗謂為軒轅黃帝墳,不知也。

按《兗州府志》,「少昊陵在曲阜縣東北八里。陵前有石 壇石像,有石碑四,高廣各二十餘尺,龜趺亦長二十 尺。其上無字,蓋宋時所造,碑成未鐫。」按《外紀》註云:「雲 陽,山名,在」曲阜。今陵皆平地,無山形也。

顓頊高陽氏葬濮陽

按《史記五帝本紀注》,《皇覽》曰:「顓頊冢在東郡濮陽頓 丘城門外廣陽里。」《索隱》曰:「『皇甫謐云,據《左氏》,歲在鶉 火而崩,葬東郡』。《山海經》曰:『顓頊葬鮒魚山之陽,九嬪 葬其陰』。」

按《路史》「高陽氏葬東郡頓丘廣陽里務顒之陽。」

俗謂之商王陵,妄也。《郡國志》云:「顓頊葬,俗名青冢山。」《皇覽冢墓記》云:「在濮陽縣頓丘城門外廣陽里中。」崔鴻《前趙錄》云:「和苞諫劉曜曰:『堯葬穀林,市不改肆。顓帝葬廣陽,下不及泉』。」《十道志》云:鮒鰅,即廣陽山之別名也。《寰宇記》:「在頓丘西北三十。」《通典》:帝陵在相州臨河,乾德四年,置先代帝王守陵戶。高陽,在臨河。《寰宇記》「臨河東九里顓頊廟。」而《九域志》順安高陽縣有顓頊陵,縣故隸瀛,而臨河、濮陽地相出入也。然顏真卿《吳地記》烏程有顓頊陵,則非矣。務顒《九域志》與作「鮒鰅」同。

按《東昌府志》:「高陽氏陵在府城西北二十里,陵前有 聖水井,旱禱輒應。」據《濮州志》,「陵在濮境。」大名府《滑縣 志》:「陵在滑東北土山之陽。」按頓丘、鮒鰅俱在滑東北 界,距濮近,當時並屬東郡,已割屬滑,獨滑歲祀領於 太常。今聊城亦有陵。

帝嚳高辛氏葬頓丘

按《史記五帝本紀》注:《皇覽》曰:「帝嚳冢在東郡濮陽頓 丘城南臺陰野中。」

按劉恕《外紀》:「高辛氏葬頓丘。」

「頓丘」,山名,在大名府滑縣東北。

按《路史》,高辛氏葬頓丘臺城陰野之秋山,所謂頓丘 臺也。

山在魏之頓丘。《元和志》:「頓丘西北三十五有秋山,縣北三十有帝」墓。《寰宇記》:秋山冢見存。《皇覽》云:「在頓丘城南,唐以仲春祀帝嚳於頓丘,三年一享。」《藏景錄》及《形神經》云:「王子曾詣鍾山,獲《九化十變經》,一旦疾崩,營冢渤海山,即秋山也。」《山經》《九域志》皆作「秋云山陰」,今陵見存。

按:《商丘縣志》,帝嚳陵在城南高辛里。帝嘗都亳,故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