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2 (1700-1725).djvu/39

此页尚未校对

校巡視,工部同欽天監官環山立界,界外聽民樵採。」 《菊隱記》聞:「明初有玉鴿十二,從南方來,飛集燕山。識 者謂北平當王,蓋兆燕山十二陵也。」

《黃圖雜志》:天壽諸陵,相傳夜分時有神燈出,宮娥引 駕以行,神宮監多望見之。虞吏部淳熙詩云:「香煙遙 接白雲平,原上金燈夜夜明。山鬼蘿衣挽秋駕,青冥 有路不教行。」蓋紀其事也。

《九朝野記》:「乙丑冬,初建太陵時,都下盛傳其地有水。 吏部主事楊公子器直言其事,時督功太監李興素 有殊寵,勢焰薰灼,遂下楊錦衣獄,莫敢捄。適有起復 知縣丘太,莆田人,到京上疏言:楊某此奏甚有益。蓋 太陵有水通京師,皆云使此時畏而不言,萬一梓宮 葬後有言者,欲開則洩靈氣,不開則抱終天。今開看 無水。」此疑遂釋,故云有益。尋遣司禮監押楊往,眾謂 必遭興毒手。及至,興率奴客罵詈欲捶楊。司禮太監 蕭敬曰:「水之有無,視之即見。李哥何必粗躁?」取茶出 曰:「楊先生來換茶。」又顧李曰:「士大夫可殺不可辱。」遂 得免。楊辯論不少屈,回奏無水,眾謂楊必死獄。楊在 獄中,口占《述懷》詩數篇,意氣如平時,事傳禁中。太皇 太后聞之,曰:「他秀才官說有水也是他的意,如今沒 水便罷,如何只要擺佈他。」遂得免罪還職。

《明會典》:「孝陵四十妃嬪,惟二妃葬陵之東西,餘俱從 葬。長陵十六妃俱從葬獻陵七妃三,葬金山,餘俱從 葬景陵八妃一,葬金山,餘俱從葬裕陵。以後妃無從 葬者。裕陵十八妃一,葬綿山,餘俱金山。茂陵十四妃 一,葬陵之西南,餘俱金山。康陵二妃葬金山。顯陵一 妃葬金山。永陵三十妃二十六嬪,唯五妃葬天壽山」 之襖兒峪,餘俱金山。昭陵諸妃葬金山。先是妃皆自 為墳,憲廟十三妃始同為一墓。嘉靖三十年,以古世 婦御妻皆九宜九妃為一墓,同一享殿,內作七室,兩 廂等各備。於是金山預造五墓,墓各九數,以次葬焉。 《明外史趙璜傳》:「嘉靖三年,顯陵司香內官言,陵制狹 小,請改營視天壽山諸陵。璜言,陵制」與山水相稱,難 以概同。帝納其言。已,帝欲遷顯陵,璜不可,乃寢 陵。《工記事》:陵寢有後殿、中殿、前殿,重門相隔,有為門 之樞紐者,曰銅管扇,冶鑄甚艱。舊例責內侍監造,時 因慶陵擇定九月初四日窀穸,內侍以期太迫,再四 規避。工部尚書劄臣萬董其事,甫一月而功成。 《春明夢餘錄》:崇禎辛巳四月,上召諸勳戚及禮部尚 書、侍郎入內,諭之曰:「孝陵為高皇帝弓劍之所,關係 重大。《會典》所載,近陵不許開窯取石、斫伐樹木,其例 甚嚴。近來法久人玩,須遣重臣親勘。」尚書林欲楫奏: 勘陵須用通曉地理者同去。左侍郎王錫袞復奏:「孝 陵自花山以下屬句容,以上屬上元,向有四窯,天啟 後漸添頗多,宜行拆毀。」左侍郎蔣德璟奏:「孝陵在鍾 山右,稱龍蟠虎踞之地,最為形勝。其龍脈從茅山來, 歷燕岡、武岐、華山、白雲峰、龍泉庵一帶,至陵可九十 里。《祖制》:附陵二十里內,禁例甚嚴。今新開諸窯,若礙 龍脈,自當嚴禁。只是愚民無知以前似不必究。臣又 見宗室舉人」朱統鐼曾有疏言:「孝陵水口關砂諸處, 亦有私取紅石,并陵後龍潭一帶,皆當查看。」又前歲 有涇縣百姓全大功疏言:「泗州祖陵、鳳陽皇陵二處, 亦當照管。」德璟又奏:「中國有三大幹,龍中幹旺氣,在 中都,結為鳳、泗祖陵;南幹旺氣,在南京,結為鍾山、孝 陵;北幹旺氣,在北京,結為天壽山諸陵。這三大幹,本 朝獨會其全,真是帝王萬世靈長之福。」上迴顧久之 曰:「成國公新樂侯、禮部尚書來,今命卿等三人特往 南京孝陵,會同奉祀,及守備神宮監,禮部禮科察勘, 附陵三十里及龍脈經行處,并左右砂水,俱不許開 石燒灰。凡新添窯房悉行拆毀,樹木樁楂,或宜移去, 或宜栽補,俱祥察便宜。」行至泗州「祖陵、鳳陽皇陵,一 并嚴行踏勘,如有勢豪大姓把持,立行參奏治罪。」因 賜成國公路費二百兩,綵緞二十表裡;新樂侯路費 一百五十兩,綵緞十五表裡;尚書林路費一百兩,綵 緞十表裡而出。是日,上立傳內閣,取朱統鐼全大功, 本閣中搜尋,久之始上。上遂發旨二百餘言,詳述孝 陵及鳳、泗二陵察勘事情。仍鑄關防、給敕書以行

陵寢部雜錄

《漢書地理志》:「漢興,立都長安,徙齊諸田,楚昭、屈景及 諸功臣家於長陵,後世世徙二千石、高訾冨人及豪 傑并兼之家於諸陵。蓋亦以強幹弱支,非獨為奉山 園也。」如淳曰:「《黃圖》謂陵冢為山。」

《賈山傳》:「秦皇死,葬於驪山,吏徒數十萬人,曠日十年。 下徹三泉,合采金石,冶銅錮其內,漆塗其外,被以珠 玉,飾以翡翠,中成觀游,上成山林,為葬薶之侈至於 此,使其後世曾不得蓬顆蔽冢而託葬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