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2 (1700-1725).djvu/43

此页尚未校对

以周文王、武王祠在咸陽縣,俾有司修飾。」則似已在 渭北矣。《魏書》,孝文太和二十一年五月,遣使者以太 牢祭周文王于酆,武王于鎬。《隋書》祀周文王、武王于 灃、渭之郊。《舊唐書》:周文王、太公配祭于酆,周武王、周 公、召公配祭于鎬,並與《皇覽》之言合,自古所傳,當在 渭南。又韓文公《南山》詩:「前尋徑杜墅,坌蔽畢原陋」,亦 謂其在杜中。韓即元和間人,或其遺跡未泯,憲宗之 詔,言祠不言墓,非一地也。

《漢書·地理志》:「濟陰成陽有堯冢靈臺。」《後漢書。章帝紀》: 「元和二年二月,東巡狩,使使者祠唐堯于成陽靈臺。」 《安帝紀》:「延光三年二月庚寅,使使者祠唐堯于成陽。」 《皇覽》云:「堯冢在濟陰成陽。」皇甫謐《帝王世紀》云:「堯葬 濟陰成陽西北四十里,是為榖林。」《水經注》:「城陽西二 里有堯陵陵,南一里有堯母慶都陵。于城為西南,稱」 曰「靈臺」,鄉曰「崇仁」,邑號「修義」,皆立廟,四周列水潭而 不流,水澤通泉,泉不耗竭,至豐,魚筍不敢採捕。廟前 並列數碑,栝柏成林。二陵南北列馳道,逕通,皆以磚 砌之,尚修整。堯陵東城西五十餘步,中山夫人祠,堯 妃也,石壁階墀仍舊。南西北三面長櫟聯蔭,扶疏里 餘。中山夫人祠南有仲山甫冢,冢西有石廟,羊虎破 碎略盡,于城為西南,在靈臺之東北。《宋史》:神宗熙寧 元年七月己卯,知濮州韓鐸言:「堯陵在雷澤縣東榖 林山,陵南有堯母慶都靈臺廟,請敕本州春秋致祭, 置守陵五戶,免其租奉洒掃。」從之。而《集古錄》有漢堯 祠及《堯母祠碑》,是廟與碑宋時猶在也。然開寶之詔, 帝堯之祠乃在鄆州,意者自古晉開運之初,黃河決 于曹、濮、堯陵,為水所浸,乃移之高地乎?而後代因之, 不復考正矣。

舜陟方乃死,見於《書》。禹會諸侯於塗山,見於傳。惟堯 不聞有巡狩之事。《墨子》曰:「堯北教乎八狄,道死葬蛩 山之陰。舜西教乎七戎,道死葬南已之市。禹東教乎 九夷,道死葬會稽之山。」此戰國時人之說也。自此以 後,《呂氏春秋》則曰「堯葬于榖林」,《太史公》則曰「堯作游 成陽」,劉向則曰「堯葬濟陰。」《竹書紀年》則曰:「帝堯八十 九年,作游宮于陶;九十年,帝游居於陶;一百年,帝陟 于陶。」《說文》:「陶,再成丘也,在濟陰有堯城,堯嘗所居,故 堯號陶唐氏。而堯之冢始定于成陽矣。」但堯都平陽, 相去甚遠,耄期之年,禪位之後,豈復有巡游之事哉? 囚堯、偃朱之說,並出于《竹書》,而鄄城之跡,亦復相近, 《詩》《書》所不載,千世之遠,其安能信之?《山海經海外南 經狄山》:「帝堯葬于陽。」註:《呂氏春秋》曰:「堯葬榖林。」今成 陽縣西南阿縣城次鄉中,赭陽縣湘亭南,皆有堯冢 也。

《臨汾縣志》曰:「堯陵在城東七十里,俗謂之神林。高一 百五十尺,廣二百餘步,旁皆山石,惟此地為平土,深 丈餘。其廟正殿三間,廡十間,山後有河一道,有金泰 和二年碑記。竊考舜陟方乃死,其陵在九疑。禹會諸 侯于江南,計功而崩,其陵在會稽。惟堯之巡狩不見 經傳,而此其國都之地,則此陵為堯陵無疑也。」按《志》 所論,似為近理,但自漢以來,皆云堯葬濟陰成陽,未 敢以後人之言為信。

古王者之葬,稱墓而已。《左傳》曰:「殽有二陵,其南陵,夏 后皋之墓也。」《書傳》亦言「桐宮、湯墓。」《周官》:「冢人掌公墓 之地。」並言墓,不言陵。及春秋以降,乃有稱丘者,楚昭 王墓謂之昭丘,趙武靈王墓謂之靈丘,而吳王闔閭 之墓亦名虎丘。蓋以其因山而高大者,故二三君之 外無聞焉。《史記·趙世家》:「肅侯十五年起壽陵。」《秦本紀》: 惠文王葬公陵,悼武王葬永陵,孝文王葬壽陵,始有 稱陵者。至漢則無帝,不稱陵矣。宋施宿《會稽志》曰:「自 先秦古書帝王墓皆不稱陵,而陵之名實自漢始。」非 也。

漢高帝十二年十二月詔曰:「秦皇帝楚隱王。」師古曰陳勝也 魏安釐王、齊愍王、趙悼襄王皆絕亡後。其與秦皇帝 守冢二十家,楚、魏、齊各十家,趙及魏公子無忌、師古曰即 信陵君也各五家,令視其冢亡,以與他事。魏明帝景初二 年五月戊子,詔曰:「昔漢高創業,光武中興,謀除殘暴, 功昭四海,而墳陵崩頹,童兒牧豎,踐蹋其上,非大魏 尊崇所承代之意也。其表高祖光武陵四面各百步, 不得使民耕牧樵采。」宋武帝永初元年閏月壬午朔, 詔曰:「晉世帝后及藩王諸陵守衛,宜便置格。其名賢 先哲,見優前代,或立德著節,或寧亂庇民,墳墓未遠, 並宜洒掃,主者具條以聞。」南齊明帝建武二年十二 月丁酉,詔曰:「舊國都邑,望之悵然,況乃身經南面,負 扆宸居,或功濟當時,德章一世,而塋壟攢穢,封樹不 修,豈直嗟深牧豎,悲甚信陵而已哉!昔中京淪覆,鼎 玉東遷,晉元締構之始,簡文遺詠在民,而」松門夷替, 埏路榛蕪,雖年代殊往,撫事興懷。晉帝諸陵,悉加修 理,并增守衛。梁武帝天監六年詔曰:「命世興王,嗣賢 傳業,聲稱不朽,人代徂遷。二賓以位三恪,義在時事, 寖遠宿草榛蕪,望古興懷,言念愴然。晉、宋、齊三代諸 陵,有司勤加守護,勿令細民侵毀。作兵有少,補使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