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3 (1700-1725).djvu/109

此页尚未校对

煙,龍若霧出其甲,祖若定未出。石佛者,白石唐佛也。有黃連樹生石座,橫過兩座,根菌紛糾。拜磚,元妙嚴公主持觀音文禮大士,拜痕入磚欲穿也。額手足五體皆印,歲久磚壞,兩足痕存。萬曆壬辰,孝定太后匣取入覽,後遂匣藏之。紫柏係以贊。寺碑七,金碑二,明昌五年僧重玉詩,又某年楊節度記、元碑二,至正八「年葛天麟記」 、「至正某年危素記。」 《明碑》三:「正統某年胡濙記」 、「弘治十年謝遷記」 ,「萬曆中紫柏送龍子歸潭」 文也。寺先名「嘉福」 ,後名「龍泉」 ,獨潭柘名,傳久不衰。西湖山,在府西百里,下有潭溪,故名。

顏老山在府西一百九十里。西南有石青洞,東北有柳林水。

罕山,出阜成門三十六里者罕山,舊志稱韓家山,漢循吏韓延壽家焉。罕、韓音譌也。俗呼黑山匯,黑、罕又譌也。山黃壤,一平岡耳,不石亦不水。山陽二寺,曰靈福,曰延壽。靈福以二松著,延壽太監剛鐵墓前寺也。「鐵從長陵靖難把百斤鐵鎗,好先登陷陣鎗」 今存。寺中鐵本名炳,長陵每呼以鐵剛鐵,遂名。韓延壽墓,在山之南磚甃埠,高以丈,非漢磚也。後弔古者甃之。《舊志》云:「有碑剝落」 ,今亦不存。

百花山,在府西二百六十里。《景物略》曰:「由王平口過大漢嶺,抵沿河口,即百花山足也。渡石澗,上馬欄山,折旋其徑,左右周轉百步,石磊磊,樹陰雲影,蔭蓋稠密。」逕此五里,至法幢庵,折旋如前,上下諸嶂,縱橫一翠。五里為妙庵,度嶺西行數里千佛山,又數里觀音山,逕折旋如前。山舊有菩提樹、仙人橋、望海石,迎前《壁立者鶴子山也》更前千佛巖山石變態盡作人形度閻王。即百花山腰也。其花紅紫翠黃,不可凡數,不可狀喻,不可名品。行一里,進籬門石洞,為文殊法身塔,凡三峰。登頂上,俯諸山,搢如圭,東西二靈山也。下頂未半,又入百花中,花多於前,游此者或見文殊光。風雲作,山灝灝如海。左澗忽一圓光,初白次紅,次五色具木石人鳥,攝入光中,東南花被逕。八里,一松標瑞雲寺,即五代時李克用建亭故處,俗曰「百家寺。」有摩訶祖師法身。有煮石鐺,非石非鐵,瑩如漆,光明,宣宗曾取視之。《舊志》稱山暖水肥,多藥草,《本草圖經》所不載也。

紅螺嶮上方山之東去三十里有紅螺嶮,通體一巒。循九龍峪度八達嶺,犯雲霧而上牛羊逕,非人逕也,曰「桃葉口。」 入五里,數十人家院,隨厓起,戶隨澗開,遠望雲會門,兩峰立矣。到門而墜石開裂,真若門然。荒荒落落,亦有僧煙。如是者下嶮下嶮,而上里餘湊湊出石隘中者,龍潭水也。過此逕窮而梯垂,鐵綆挽而上下。久之,梯窮,又徑。洞曰「紅螺」 ,當年有紅螺放光也。洞石作古色,下土穹然,當年有人飲此霹靂驟至也。如是者中嶮中嶮。復上半里,嶮意漸弛,僧漸拓其宇,嶮蹙者漸列,面面見其巧。然勢仍仄逼,上視莫及。其頂右松棚庵,一松橫陰,廣輪四五丈,半覆庵,半覆空,僧聚石松根,為松禦風也。再右百磴觀音洞,曲而容坐,深而朗朗,如是者上嶮出嶮有宇,翼翼差差,花竹簇簇者。嘉遯庵嶮舊名「幽嵐山」 ,一曰「寶金山。」 成化時樵始徑之,嘉靖時僧始宇之,萬曆時人始遊之。

分水嶺在府西四十五里。澗水至此分流,一入蘆溝,一入房山。

十八盤嶺在府西八十里,縈迴十有八折。青山嶺,在府西百五十里。四面高聳,中平,產群藥。

摘星嶺在府西二百餘里。高聳凌雲。

翠微峰

紫蓋峰

妙高峰

蓮花峰俱在府西二十里仰山。

佛頂峰

石窟巖在府西北百一十里,上有石窟。

臥龍岡在府西北四十五里。山石皆青,惟岡堅白,長二十餘丈,狀如臥龍。明英宗嘗幸此。石青洞在府西顏老山。

桃花峪,在府西四十里。多桃樹,故名。

棋盤山按《府志》,「府西三十里有棋盤石」

菩薩崖按《府志》,「府西北百二十里有三石佛。」 呂公巖按《府志》,「在玉泉山半,相傳呂仙往來之處。」

彈琴峽按《府志》:「在居庸關,水流石罅,聲若撫絃。」

玉河在府西北二十里。自玉泉山流入大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