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3 (1700-1725).djvu/119

此页尚未校对

神仙洞按《州志》,「在州治東北蔣山中。」

清涼洞,按《州志》,「在黃泉峪口。」

重石洞,按《州志》,「在銀山。」

華巖洞,按《州志》,「在銀山。」

井兒洞按《州志》:「在妙峰庵後。洞似井欹,側可數丈,有泉,清洌可飲。」

仙人洞按《州志》,「在中山口,即舊八景石洞仙蹤處。」

思義洞,按《州志》,「在銀山。」

朝陽洞按《州志》:「一在銀山古佛巖,一在鎮邊城南門外西山巖洞門外舊有朝陽庵,故因以為名。」

天橋洞,按《州志》,「在西山。」

仙居洞,按《州志》,「在岣岣崖雙流水上。」

蓮花洞按《州志》:在妙峰庵南,延長可行三四日。中有石門,漸聞水聲洶湧,人莫能竟。

黃花洞,按《州志》,「在蘇林口內。」

石青洞,按《州志》,「在顏老山。」

仙人陀按《州志》在駐蹕山上方寺南,里人訛傳為童子拜觀音處,手跡膝跡宛然。

九女陀按《州志》,在駐蹕山龍泉寺南。

晏磨峪按《州志》,在州治西北二十里。

井兒峪,按《州志》,「在銀山」

勝仙峪按《州志》,在長峪城。

兩水河在昌平州南三里。旁植榆柳,地多秔稻,宛若江鄉。

榆河,源發昌平州月兒灣,一名「溫渝河」 ,下流為沙河,經順義與白河合。

清河源發昌平州西南一畝泉,經燕丹村東南合榆河。

官河源發昌平州一畝泉,分二派:一曰「官河」 ,入宛平合高梁河;一曰「雙塔店河」 ,入榆河。黃花河,自塞外流入黃花鎮口,經昌平至懷柔入白河。

九渡河,發源塞外,歷昌平州東北至懷柔縣界入白河。有九曲,故名「九渡。」

高梁河《水經注》云:「出自并州黃河之別源,東經昌平州之沙澗,又東南經高梁,流入積水潭。」 宋太祖伐遼,與耶律沙戰於高梁河,即此。雙塔河發源昌平州三十里,經月兒泉抵順義縣,合白河入通州。

溼餘河在昌平州東南。源發軍都山,南流東折入潞河。

芹城水,發源昌平州芹城下,西南流至藺溝入榆河。

《幢幢》水在昌平州虎峪山虎眼川飛流如瀑布三四里。

千蓼泉在昌平州

「永液泉」 在昌平州翠屏山下。

益燠泉即湯泉,在昌平州。舊《志》有「水益燠」 二字,取以為名。泉旁二大池,圍以雕闌,疏鑿細渠,旁流四注。東堂三楹為女塘,西堂三楹為男塘,北大堂三楹虛其中。左右二池,甃以白石,瑩潔如玉,王公大人於此祓濯焉。費皆水衡錢也。

皇清康熙丙午告成工。遊人從垣外望之,有氣氤氳。

如「野馬浮雲。」 相傳泉曾為遼蕭太后浴塘云。白龍潭在昌平州龍嶺口內。水光鏡澈。臨晨瞰之。隱隱有石門焉。旱時禱雨輒應。

黑龍潭,在昌平州虎峪內,曾有黑龍出,與白龍鬥,土人見之。《景物略》曰:「入金山口北十里,一丘一碑,碑曰『天下大師之墓,建文君墓也』。」 《通紀》稱:「建文自滇還京,迎入南內,號曰老佛,卒葬西山。」 山又北小山,纍纍小岡層層依岡。而碧殿丹垣者,龍王廟也。廟前為潭,幹四丈,水二尺,文石輪輪,弱荇縷縷,空鳥云云。水有光無色,內物悉形,外物悉影,土人傳黑龍潛中,曰黑龍潭也。萬曆初,謁陵還,睠顧山形,觀其清泉,駐蹕潭上。二十六年夏四月,旱太甚,遣正一嗣教張真人國祥兆潭而禱,致雨澤如期,加護國敕號,碑勒之。嗣是旱禱輒應,輒復紀勒。今數豐碑,各碧瓦小亭,覆潭廟周隅。

七里渠在昌平州東南

玉井灣在昌平州七空橋東南崖。

月兒灣在昌平州西南四十里,即濕餘河。「紅沙潭」 ,在昌平州北三十九里。

玉蟒潭在昌平州西北三十八里。

七里泊,在昌平州西南七十里,東南流至宛平界,入高梁河。

仙人池在昌平州駐蹕山,相傳仙人浴此。「漱玉井」 在昌平州西北三十里,明成祖鑿星聚井,在昌平州儒學內,舊名「牛公井」 ,有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