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3 (1700-1725).djvu/122

此页尚未校对

石盆峪按《縣志》:「縣東北五十里有龍潭,狀如石盆,周百步許,水深無底。水中東南有石門,龍時見形,土人禱雨屢應。有龍王殿,成化年建,正德八年重修,即石匣東南之龍潭。」

烏龍潭按《縣志》:「縣西七十里,水寒,能殺蟲發禾。遇旱,土人祈澤焉。」

三河水按《縣志》,亦名金溝水,發源自縣東北五十里,自共工城西南經星莊村入潮河。三城水按《縣志》,與石門水合,出桑溪

潞水按《縣志》亦名沙河水,發源出自脫谷,西北流經縣東南二十五里,入潮河。

黑城水按《縣志》,縣北四十里平頂山後,流入潮河。《唐書》載「其地為鎮遠軍。」

金洞按《縣志》:「縣東八里,其洞深遠難測,元時淘金於此。」

銀洞按:《縣志》「縣南二十里,洪武十四年分屬懷柔縣。」

仙洞按《縣志》,「縣北三十里,其中深遠莫測,內有天然白石佛五尊,五色山一座,木橋橫澗下有潺湲之聲,人莫敢渡。」

冶仙洞按《縣志》,縣東北二十里,地名驚破羅,形如石門,二扇推之不動,聽之內有潺湲之聲。東智洞,按《縣志》,縣北二十里半山中,深不可測,聽之如石磬聲。

渤海泉按《縣志》,「縣東三十里涌如珠,時有雲氣,故俗云渤海朝雲。」

白河澗按《府志》:「縣東北八十里,通古北口,兩山壁立,一水縈抱。蘇東坡過此有詩。」

潮河按《府志》「亦名濡河」 ,源發古北口,西南經縣東南入順義。

懷柔縣:《通志》無水而《府志》有水,今採《府志》列於後。紅蠃山在懷柔北二十里,高二十餘里,下有潭,潭中有二蠃,色紅,因以名山。山下有紅蠃寺。《景物略》曰:「山高二百仞,名山也。眾山皆青,沈沈獨黑,日午麗之,不秋而紫。」山有潭,當山之頂,潭有蠃二如斗,色殷紅,時放燄光,照射林麓,以是故名。山有寺曰「紅蠃。」寺宇廢,像仆而塵不集,高風穿殿過,故無塵也。僧則曰「辟塵珠」藏焉。有泉趵趵如顆,時一定動,曰「珍珠泉。」寺左二里復寺,曰「定慧」,亦久廢。中一臺,琉璃鴟角,簷牙窗門,悉形具而實閟。額有字曰「擦擦殿。」不知殿何藏,名何義,建何年。有石井,井植鐵柱,柱繞鐵索,若有錮者,時一隱見。或曰蛟,或曰蠃。

黍谷山在懷柔縣東四十里,跨密雲界,一名燕谷。漢劉向云:「燕地美而寒,不生黍稷,鄒衍吹律以溫其氣」 ,故以名山。衍廟址存,遼建避暑殿於此。

白檀山在懷柔、密雲二縣境內,山陽有白檀樹。曹操破烏桓於柳城即此。柳城,古柳州。丫髻山按《府志》,「縣東九十里,兩峰高聳,形如丫髻。」 按《縣志》,上有天仙聖母宮,靈應如響,四方之人每歲四月十八日大會,五日致祈云。栲栳山按《府志》,「縣東九十里。」

銀冶山按《縣志》,縣南五十里,一名銀冶嶺。呼奴山,按《縣志》,縣南三十里,其下密雲中衛屯。

羅山按《縣志》,「在縣東二十里。」

龍王山按《縣志》,在縣西半里,舊城築其上,下有龍潭,深不可測,因建龍王廟於山巔,故名。灰山按《縣志》,在縣西三里。

石塘山按《縣志》:「在灰山之右。其石自明成祖以至世宗,不時取修陵寢。」

紅石山按《縣志》:「在縣西北三里,頂有石泉,其水瑩潔如玉,又曰玉泉山。」

神山按《縣志》:「在縣東北二十里,昔有樵者迷歸路,遇一道人指之,回首不見,故名。」

象山按《縣志》「在縣東北四十里河北莊東,其形如象。」

白河按《府志》,「縣東七里,由牛欄山與潮河合。」 潮河按《府志》,在白河東十五里,經順義達通州

七渡河按《府志》,「縣西南一里,發源塞外,經黃花鎮川,至此入白河。」

小泉河按《府志》:「縣東三里,源自紅蠃山珍珠泉,經富樂里,由采冢里入白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