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3 (1700-1725).djvu/4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安十九州。順天府領昌平、霸、通、涿、薊五州,大興、宛平、良鄉、固安、東安、香河、永清、三河、武清、漷、寶坁、順義、密雲、懷柔、房山、文安、大城、保定、玉田、遵化、豐潤、平谷二十二縣。保定府領祁、安、易三州,清苑、滿城、安肅、定興、慶都、完、容城蠡、新城、雄唐、博野、深澤、束鹿、高陽、新安、萊水十七縣。河間府領景、滄二州,河間、獻青、阜城、肅寧、興濟、任丘、靜海、交河、寧津、吳橋、故城、東光、南皮、慶雲、鹽山十六縣。真定府領定、冀、晉、趙、深五州,真定、井「陘、欒城、獲鹿、無極、元氏、平山、靈壽、阜平、槁城、新樂、行唐、曲陽、南宮、棗強、新河、武邑、安平、武強、饒陽、柏鄉、臨城、隆平、贊皇、高邑、寧晉、衡水二十七縣。」 順德府領邢臺、沙河、南和、平鄉、廣宗、鉅鹿、唐山、內丘、任九縣。廣平府領永年、曲周、肥鄉、雞澤、廣平、邯鄲、成安、威、清河九縣。大名府領開州一州,元城、大名、南樂、魏、清豐、內黃、濬、滑、東明、長垣十縣。永平府領灤州一州,盧龍、遷安、撫寧、昌黎、樂亭五縣。順天府為京兆郡,置大寧等郡指揮使司,領各衛所。

「皇清定鼎」皆因之。

按《山東通志》,「明置山東等處承宣布政使司,領濟南、兗州、東昌、青州、登州、萊州六府,為州者十有五,為縣者八十九。濟南府領泰安、武定、德、濱四州,歷城、章丘、鄒平、淄川、長山、新城、齊河、齊東、濟陽、禹城、臨邑、長清、肥城、青城、陵縣、新泰、萊蕪、德平、平原、陽信、海豐、樂陵、商河、利津、霑化、蒲臺二十六縣。兗州府領曹、沂、濟寧、東平四州,滋陽、曲阜、寧陽、鄒、泗水、滕、嶧、金鄉、魚臺、單城、武曹、定陶、嘉祥、鉅野、鄆城、汶上、平陰、東阿、陽穀、壽張、郯城、費二十三縣。」 《東昌府》,「領高唐、臨清、濮三州,聊城、堂邑、博平、茌平、莘、冠、清、平恩、夏津、武城、范、觀城、朝城、館陶、丘十五縣。」 《青州府》,領莒一州,益都、臨淄、博興、高苑、樂安、壽光、昌樂、臨朐、安丘諸城,蒙陰、沂水、日照十三縣。登州府領寧海一州,蓬萊、黃、福山、棲霞、招遠、萊陽、文登七縣。萊州府領平度、膠二州,掖、濰、昌邑、高密、即墨五縣。

「皇清定鼎」皆因之。

按《山西通志》,「明置山西等處承宣布政使司,領太原、平陽、潞安、汾州、大同五府,沁、澤、遼三州。」 「太原府領平定、忻、代、岢嵐、保德五州,陽曲、太原、榆次、大谷、祁、清源、徐溝、交城、文水、壽陽、盂、靜、樂河、曲、樂平、定襄、五臺、繁峙、崞嵐、興二十縣。」 「平陽府領蒲、解、絳、霍、吉、隰六州,臨汾、襄陵、洪洞、浮山、岳陽、趙城、太平、曲沃、翼城、靈石、蒲」 汾、西臨、晉、榮河、猗氏、萬泉、河津、安邑、夏、聞喜、平陸、芮城、稷山、絳垣、曲鄉、寧、大寧、永和二十八縣。潞安府領長治、屯留、襄垣、潞城、壺關、平順、黎城、長子八縣。汾州府領永寧一州,汾陽、孝義、平遙、介休、石樓、臨寧鄉七縣。沁州領沁源、武鄉二縣。澤州領高平、陽城、沁水、陵川四縣。遼州領和順、榆社二縣。大同府領渾源、應、朔、蔚四州,大同、懷仁、山陰、馬邑、廣靈、靈丘、廣昌七縣,凡五府、三州,七十八縣。

「皇清定鼎」皆因之。

按《河南通志》:「明設河南承宣布政使司,領府八、州十二,縣九十六。開封府領陳、許、禹、鄭四州,祥符、陳留、杞、通許、太康、尉氏、洧川、鄢陵、扶溝、中牟、陽武、原武、封丘、延津、蘭陽、儀封、新鄭、商水、西華、項城、沈丘、臨潁、襄城、郾城、長葛、密、滎陽、滎澤、河陰、汜水三十縣;歸德府領睢州一州,商丘、寧陵、鹿邑、夏邑、永城、虞城、柘城、考城」 八縣。彰德府領磁州一州,安陽、湯陰、臨漳、林武、安、涉六縣。衛輝府領汲、胙城、新鄉、獲嘉、淇、輝六縣。河南府「領陝州一州,洛陽、偃師、鞏、孟津、宜陽、登封、永寧、新安、澠池、嵩、盧氏、靈寶、閿鄉十三縣。」 懷慶府領河內、濟源、修武、武陟、孟溫六縣。南陽府領鄧、裕二州,南陽、鎮、平唐、泌陽、桐柏、內鄉、新野、淅川、舞陽、葉十縣。汝寧府「領信、陽、光二州,汝陽、真陽、上蔡、新蔡、西平、遂平、確山、羅山、光山、固始、息、商城十二縣。」 汝州領「魯山、郟、寶豐、伊陽四縣。」

皇清定鼎,皆因之。內裁「南召」一縣,復裁併諸衛所。

順治二年,流寇李自成伏誅,陝西平,江南、浙江以次平定。

按:《明外史雜傳》:順治二年二月

皇清兵攻潼關,關破,「李自成遂棄西安」,由龍駒寨走。

武岡入襄陽,復走武昌。

大兵兩道追躡,連蹙之,部眾多降,或逃散,自成走。

延寧、蒲圻至通城,竄於九宮山。秋九月,自成率二十騎略食山中,為村民所困,不能脫,自縊死。或曰:「村民方築堡,見賊少,爭前擊之,人馬俱陷泥淖中」 ,自成腦中鉏死。

按《張伯鯨傳》:「伯鯨,江都人。以兵部左侍郎乞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