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3 (1700-1725).djvu/88

此页尚未校对

薄脆對多肉。」餛飩椿樹餃兒對桃花。「燒賣天理肥皂 對地道。」「藥材香木混堂對醹醪,酒館麻姑雙料酒對 玫瑰。灌香糖,舊柴炭外廠對新蓮子。衚衕奇味,薏米 酒對絕頂松蘿茶。京城內外巡捕營,對禮部南北會 同館秉筆司禮,僉書太監對帶刀散騎,勳衛舍人。」 《春明夢餘錄》:「南城」,今在城西南,唐幽州藩鎮城,及遼、 金故都城也。隋之天寧寺舊在城中,今在城外矣。憫 忠寺有唐景福元年《重藏舍利記》,其銘曰:「大燕城內 地東南隅有憫忠寺,門臨康衢。」憫忠寺舊在城中東 南,今在城外西南僻境矣。

《日知錄》:「《漢書》,薊故燕國,召公所封。」《後漢書》:「薊,燕國,刺 史治。七國時燕都此。項羽立臧荼為燕王,都薊。高帝 因之,為燕國。五鳳元年,燕刺王旦自殺,國除為廣陽 郡。本始元年,為廣陽國。建武十三年,省屬上谷。永平 八年,復為廣陽郡。晉復為燕國。魏為燕郡。隋開皇初 廢。大業初,置涿郡。唐天寶元年,更名范陽郡,並治薊。」 《水經》:「濕水過廣陽薊縣北,又東至漁陽」雍奴縣。註:「今 城內西北隅有薊丘,因丘以名邑也。」《後漢書·彭寵傳》: 「寵反漁陽,自將二萬餘人攻朱浮於薊。」《晉書載記》:「魏 圍燕中山,清河王會自龍城遣兵赴救,建威將軍餘 崇為前鋒。至漁陽,遇魏千餘騎,鼓譟直進,殺十餘人, 魏騎潰去,崇亦引還。會乃上道徐進」,始達薊城。即此 三事,可見薊在漁陽之西。《唐書·地理志》「幽州范陽郡, 治薊。開元十八年,析置薊州漁陽郡,治漁陽。」及遼改 薊為析津縣,因此薊之名遂沒於此而存於彼。今人 乃以漁陽為薊,而忘其本矣。《史記樂毅書》:「薊丘之植, 植於汶篁。」此即《水經注》所言薊丘。

《禮記樂記》:「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車,而封黃帝之後 於薊。」《疏》云:「『今涿郡薊縣是也,即燕國之都』。孔安國、司 馬遷及鄭皆云:『燕祖召公,與周同姓。按:黃帝姓姬,召 公蓋其後也』。」按:此以薊、燕為一國,而召公即黃帝之 後。《史記·周本紀》:「武王封帝堯之後於薊,封召公奭於 北燕。」《正義》曰:「按周封以五等之爵,薊、燕二國俱武王」 立,因「燕山薊丘」為名,其地足。自立國後,薊微燕盛,乃 并薊居之,其說為長。

《晉書載記》:「慕容寶盡徙薊中府庫,北趨龍城。魏石河 頭引兵追及之於夏謙澤。」胡三省《通鑑註》:「夏謙澤在 薊北二百餘里」,恐非。按《水經注》,「鮑丘水東南流,逕潞 城南,又東南入夏澤。澤南紆曲渚一十餘里,北佩謙 澤」,眇望無垠也。下云「鮑丘水又東與泃河合。」《三河志》: 「鮑丘河在縣西二十五里,源自口外,南流經九莊嶺」, 過密雲,合道人溪,至通州之米莊村,合沽水入泃河。 今三河縣西三十里,地名夏店,舊有驛,鮑丘水經其 下,而泃河自縣城南至寶坻下,入於海。疑夏店之名 因古夏澤。其東彌望皆陂澤,與《水經注》正合。自薊至 龍城,此其孔道。寶以丙辰行,魏人以戊午及之,相距 二日,適當其地也。

《後漢書公孫瓚傳》:「中平中,張純與烏桓丘力居等入 寇,瓚追擊戰於屬國石門,大敗之。」註:「石門山在今營 州柳城縣西南。」而《水經注》云:「灅水又東南逕石門峽, 山高嶄絕,壁立洞開,俗謂之石門口。」漢中平五年,公 孫瓚討張純,戰於石門,大破之。今薊州東北六十里 石門驛,即《水經注》之石門是也。按《史本紀》但言石門, 而傳言屬國石門,明有兩石門。《水經注》所指乃漁陽 之石門,非遼東屬國之石門,當以柳城為是。《通典》「柳 城有石門山。」

《日下舊聞》按隋之幽州洪業寺在城內,唐之幽州憫 忠寺在城東南隅,遼之南京因之。康熙辛酉,西安門 內有中官治宅,掘地誤發古墓,中有瓦罏一、瓦罌一, 墓石二,方廣各一尺二寸。一刻「『卞氏墓誌』四字,環列 十二神相,皆獸首人身。一刻誌銘,而書作誌銘題曰 『《大唐故濮陽卞氏墓誌》』。」誌文曰:「貞元十五年歲次己 卯,七月癸卯朔,夫人寢疾,卒於幽州薊縣。薊北方」以 其年權窆於幽州幽都東北五里禮賢鄉之平原,是 金之西安門,去唐幽州城東北五里而遙矣。金拓南 城,時妝臺,在城之東北。至於元之中都,則今德勝、安 定、東直三門外,皆城中地。而白馬廟、瓊華島、籹臺、太 液池、柴市、憫忠寺、大悲閣,咸在南城。迨徐武寧又改 築,縮其北五里,廢「光熙」、「肅清」二門,規制差隘。永樂中, 重拓南城,然憫忠寺、大悲閣仍限門外,蓋都城凡數 徙,坊市變置,代有不同。閱《絳雲樓書目》有《皇元建都 記》及蕭洵《故宮遺錄》二編,惜燔於火。今博訪未得,金、 元之遺蹟,遂多湮滅而無徵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