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3 (1700-1725).djvu/89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八卷目錄

 順天府部彙考一

  順天府建置沿革考

職方典第八卷

順天府部彙考一

順天府建置沿革考    畿輔通志

本府

《禹貢》冀州之域,高陽氏謂之幽陵。陶唐曰幽都。虞為幽州。夏殷省幽入冀,又為冀州地。周復置幽州。武王封堯後於薊,封召公奭於燕,皆其地。秦為上谷、漁陽二郡地。漢初,為燕國,又分置涿郡。元狩中,改燕國為幽州。元鳳初,改為廣陽郡。本始初,更為國。東漢省廣陽,合上谷。永光初,復立廣陽郡,後罷郡,立幽州,治薊。三國魏為燕國。晉改范陽國。後魏於薊立燕郡,又於郡置幽州。北齊於幽州置東北道行臺。後周改置燕及范陽二郡,兼立總管於幽州。隋開皇初,郡廢州存,後省州入涿郡。唐武德初,改為幽州總管府。開元間,改州為范陽郡。乾元初,復為幽州。遼陞幽州為南京幽都府,後改幽都為析津府。宋宣和中,改名燕山府,尋復入金,稱燕京,改號中都,以析津府為大興府。元初,為燕京路,號大興府。至元初,建中都,改為大都。明洪武初,改為北平府。永樂初,再改為順天府。領州四,縣二十三。正德八年,陞昌平縣為州。

皇清因之。順治十六年,省漷縣入通州。康熙十五年,

陞遵化縣為州。領州六,縣二十、衛一。

大興縣。附郭。

秦薊縣地,屬上谷郡。漢、唐皆仍舊名。𨖚改為析津縣。金改為大興縣。元、明仍舊。

皇清因之,編戶三十六里。

宛平縣:附郭。

秦、漢、隋皆薊縣地。唐析西界置幽都縣,屬幽州。遼改為宛平縣。金、元、明仍舊。

皇清因之,編戶七十五里。

良鄉縣

春秋燕中都地。漢為良鄉縣,屬涿郡。東漢為廣陽縣地。晉屬范陽國。南北朝後魏屬涿郡。北齊省入薊縣,尋復置。隋屬涿郡。唐屬幽州,復改固節縣,尋改良鄉。遼、金、元、明仍舊。

皇清因之,編戶二十五里。

固安縣

漢方城縣,屬廣陽國,後屬涿郡。南北朝後魏省。隋置固安縣,屬幽州。唐屬北義州。貞觀初,復屬幽州。金屬涿州。元屬霸州,後陞為固安州。明改為固安縣。

皇清因之,編戶三十八里。

永清縣

漢益昌縣,屬涿郡。東漢廢。隋置通澤縣。唐改為武隆縣,又改會昌縣。天寶初,更為永清縣。遼、金、元、明仍舊。

皇清因之,編戶二十一里。

東安縣

漢安次縣,初屬燕國,後屬渤海郡。晉屬燕國。隋屬涿郡。唐屬幽州。元初屬霸州,後陞為東安州,隸大都路。明改為縣。

皇清因之,編戶四十四里。

香河縣

唐武清縣地。遼于新倉置榷鹽院,因居民聚集,遂置香河縣,屬析津府。金屬大興府。元因之,後屬漷州。明屬順天府。

皇清因之,編戶十里。

通州

秦屬漁陽郡。漢置潞縣。後魏置潞郡。隋廢入涿郡。唐置元州,尋復為潞縣。五代遼皆因之。金陞為通州。元仍舊。明以潞縣省入州。

皇清因之,編戶三十二里。領縣三:

三河縣

漢臨泃縣地。唐析潞縣地,置三河縣,屬幽州。以地近七渡、鮑丘、臨泃、三水,故名,復隸薊州。遼仍舊。金、元、明俱隸通州。

皇清因之,編戶三十五里。

武清縣

漢雍奴縣,隸漁陽郡。晉屬燕國。隋屬涿郡。唐屬幽州。天寶初,改為武清縣。五代、宋、金皆因之。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