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3 (1700-1725).djvu/9

此页尚未校对

按《雲南通志》:「順治十五年戊戌,命安遠靖寇大將軍信郡王鐸尼由貴州,征南將軍固山趙布太由廣西,平西王吳三桂、定西侯墨勒根下都統李國翰由四川,三路取滇;李定國、白文選等連營于安籠所、七星關、雞公背,扼險據守。」

大兵自水西潛度七星關,繞其後,定國等潰敗。同。

永曆走迤西,其工部尚書王應龍父子從「永曆」 不及,自縊于永昌。十二月

大兵三路會于曲靖迤東,各郡皆歸附。

順治十六年雲南平

按《雲南通志》:「順治十六年己亥正月朔。」

大兵抵雲南。二月,兵進迤西,追殺王國勳于普淜。

又敗白文選于玉龍關,獲其象馬傘印。永曆至騰越州,「李定國復集兵于磨盤石,樹柵扼險,趙布太、吳三桂力戰破之,李定國走孟艮。永曆入緬甸,白文選走猛緬,遂克騰越州。」 雲南:明設布政使司,領雲南曲靖、臨安、澂江、武定、廣西、元江、廣南、開化、大理、永昌、楚雄、姚安、鶴慶、順寧、蒙化、永寧、景東、麗江、鎮沅、孟定二十一府。雲南府「領晉寧、安寧、昆陽、嵩明四州,昆明、富民、宜良、羅次、呈貢、祿豐、易門七縣。」 曲靖府「領霑益、陸涼、馬龍、羅平、尋甸五州,南寧一縣。」 臨安府領建水、石屏、阿迷、寧四州,通海、河西、嶍峨、蒙自、新平五縣,納樓、茶甸、虧容甸、毘陀甸、左能寨、落恐甸五長官司。澂江府領新興、路南二州,河陽、江川二縣。武「定府領和曲、祿勸二州,元謀一縣。廣西府領師宗、彌勒二州,元江軍民府無屬州縣。廣南府領富州一州,開化府無屬州縣。大理府領趙、鄧川、賓川、雲龍、北勝五州,太和、雲南、浪穹三縣。」 永昌府領騰越一州,保山、永平二縣。潞江安撫司一。「楚雄府領南安、鎮南二州,楚雄、廣通、定遠、定邊四縣」 ,黑鹽井、琅井提舉司二。「姚安府領姚州一州,大姚一縣,白鹽井提舉司一。鶴慶府領劎川一州,順寧府領雲州一州,蒙化府無屬州縣,永寧府無屬州縣,景東府無屬州縣,麗江府無屬州縣,鎮沅府領祿谷寨長官司一。孟定府領安撫司一。」

「皇清定鼎」皆因之。

順治十八年,貴州增設普安縣,以雲南奉化、恭順二州為元江府。

按《貴州通志》:「順治十八年,設普安縣,隸安順府。」 按《雲南通志》:「元江軍民府,明領因遠羅必甸長官司,後改因遠羅必甸為奉化州,改他郎寨為恭順州。」 我

皇清平滇,那嵩負固,討平之。順治十八年,改土設流。

後為元江府。領車里宣慰司。

聖祖仁皇帝康熙元年改浙江嘉興府崇德縣為石門  縣

按《浙江通志》,明嘉興府領縣七,嘉興、秀水、海鹽、嘉善、平湖、崇德、桐鄉至

皇清皆因之。康熙元年避

太宗崇德年號,改名「石門。」

康熙四年,增設貴州四府。

按《貴州通志》:「康熙三年二月,水西宣慰安坤叛。」

遣吳三桂發兵討之。三月,敗水西賊于六廣河。《四》

年正月,水西平安坤等俱伏誅。十一月,吳三桂請設新疆四府,以水西為黔西府,比喇為平遠府,大方為大定府,烏撒為威寧府。

康熙五年,廣西設《西隆州》。

按《廣西通志》:「永樂間,置安隆長官司,岑姓沿襲,後以嗣絕相爭。康熙五年,撫平之,改置西隆州,設漢官,隸思恩軍民府。」

康熙十一年,裁江南之海門縣併入通州按《江南通志》揚州府,明領州縣十

皇清因之,隸江南江蘇布政使司。康熙十一年,以《海》

門瀕海坍沒,改為鄉。領州三,縣六。以海門一十四里歸併通州。

康熙二十二年,平臺灣,置郡縣。

按《福建通志》:臺灣府本古荒裔之地,未隸中國版圖。明永樂間,中官鄭和舟下西洋,三泊此地;以土番不可教化,投藥於水中而去。嘉靖四十二年,流寇林道乾穴其中,專殺土番,擾害濱海。都督俞大猷征之,道乾遁走。天啟元年,漢人顏思齊為東洋、日本甲螺。即《外國頭目》。引倭彝屯聚於此,鄭芝龍附之。未幾,荷蘭紅彝由西洋來,欲借倭彝片地暫為棲止;後遂久假不歸。尋與倭約,每年貢鹿皮三萬張,倭乃以地歸荷蘭。崇禎八年,荷蘭始築臺灣、赤嵌二城。臺灣城即今安平鎮城也;赤嵌城即今紅毛樓,名城而實非城也。荷蘭又設市於臺灣城外,漳、泉之商賈皆至焉。

皇清順治六年,甲螺郭懷一謀逐紅彝。謀泄,紅彝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