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3 (1700-1725).djvu/90

此页尚未校对

初屬大興府,尋割隸漷州。明改屬通州。

皇清因之,編戶二十八里。

寶坻縣

漢泉州縣地。南北朝于此置鹽倉。金初為新倉鎮。大定間,始置寶坻縣,尋陞盈州。後復為寶坻縣。元隸大都路。明隸通州。

皇清因之,編戶三十二里。

昌平州

漢為軍都縣,屬上谷郡。東漢屬廣陽郡。晉屬燕國。南北朝魏改為昌平縣,屬平昌郡,後屬幽州。後周州縣皆廢。隋以其地屬涿郡。唐復置昌平縣。五代唐改為燕平縣。石晉復為昌平縣。遼、金、元仍舊。明景泰初,移治于縣東八里永安城。正德時,陞為州。

皇清因之,編戶二十七里。領縣三:

順義縣

秦上谷郡地。漢、三國、魏、晉皆為范陽境。南北朝齊始置歸德郡。隋改為順州。唐初為燕州。天寶初,改為歸德郡。乾元初,復為順州。宋置順興軍。遼初為歸寧軍,後改歸化軍。金復為順州。元仍舊。明改為順義縣。

皇清因之,編戶二十七里。

密雲縣

秦漢為漁陽郡地。南北朝魏置密雲郡,領白檀、要陽、密雲三縣,兼置安州。北齊廢郡,以二縣併入密雲縣。後周改安州曰元州。隋置檀州,後改安樂郡。唐為檀州。宋號衡山郡。遼為武威軍。金復為檀州。元仍舊。明改為密雲縣。

皇清因之,編戶十九里。

懷柔縣

隋本密雲、昌平二縣地。唐貞觀中,置懷柔縣。天寶初,改歸化縣。乾元初,復舊名。遼屬順州。金改為溫陽縣。元廢入順州。明分密雲、昌平地,復置懷柔縣。

皇清因之,編戶十四里。

涿州

周、春秋、戰國皆燕之涿邑。秦為上谷郡地。漢置涿郡。三國魏改為范陽郡。晉范陽國。南北朝魏復為范陽郡。隋為涿郡。唐初,廢郡為范陽縣,屬幽州。大曆中,又于縣置涿州。宋改涿水郡。𨖚置永泰軍。金復為涿州。元陞涿州路,尋為涿州。明以范陽縣省入。

皇清因之,編戶四十六里。領縣一:

房山縣

五代晉本良鄉、宛平、范陽三縣地。石晉以其地遺遼,未有縣。金析置萬寧縣以奉山陵。後改奉先縣。元改房山縣,屬涿州。明仍舊。

皇清因之,編戶十六里。

霸州

秦上谷郡境。漢屬渤海郡。後漢屬廣陽郡。晉屬章武國。隋初屬瀛州,後屬涿郡。唐初屬幽州,後改為永清縣,即益津關也。五代周克後益津關始置霸州。宋治文安縣。金治益津縣,又析置信安軍。元仍為霸州。明以益津縣省入。

皇清因之,編戶三十一里。領縣三:

文安縣

漢舊縣,屬渤海郡。東漢屬河間國,後屬瀛州。晉屬章武國。南北朝魏屬瀛州。隋屬河間郡。唐廢豐利縣,移文安縣于其城,屬霸州。宋省永清縣入焉。金、元、明仍舊。

皇清因之,編戶三十四里。

大城縣

漢東平舒縣,屬渤海郡。東漢屬河間國。晉章武國。南北朝改章武郡。北齊廢郡,置平舒縣。隋屬景州。唐屬瀛州。五代改大城縣。周屬霸州。宋、金、元、明仍舊。

皇清因之,編戶二十三里。

保定縣

宋太平興國中,于此建平戎軍。景德初,改為保定縣,隸莫州。金隸雄州。元初,省入益津縣。後復置,屬霸州。明仍舊。

皇清因之,編戶六里。

薊州

秦漢漁陽郡地。三國魏、晉屬幽州。隋初,徙元州于此,後復置漁陽郡。唐置薊州。天寶初,改漁陽郡。乾元初,復為薊州。宋置尚武軍。𨖚改廣州軍。金屬中都路。元仍為薊州,隸大都路。明以漁陽縣省入。

皇清因之,編戶二十六里。領縣二:

玉田縣

周春秋無終國地。漢為無終縣,屬右北平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