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3 (1700-1725).djvu/92

此页尚未校对

王太子建為王。領縣四,都薊。建曾孫嘉,王莽時絕。

《漢書》注:「涿郡,莽曰垣翰。」 屬幽州。迺曰「迺屏,范陽曰願陰,良鄉曰廣陽,益昌曰有袟,陽鄉曰章武,西鄉曰移風。」 上谷郡,莽曰「朔調。」 屬幽州。「沮陽曰沮陰,昌平曰長昌,涿鹿曰抪陸。」 漁陽郡,莽曰通路。屬幽州。漁陽曰得漁,狐奴曰「舉符,路曰通路亭。」 泉州曰泉調。厗夷曰敦德,獷平曰平獷,滑鹽曰匡德。廣陽國。莽曰廣有薊曰伐戎。陰鄉,曰陰順。右北平郡,莽曰北順。屬幽州。俊靡,曰俊麻。徐無曰北順亭。

《太平寰宇記》:「光武封其叔父良為廣陽王。十五年徙王趙,省廣陽合上谷。」

和帝永安初,復立廣陽郡,幽州刺史與郡同理。建安十四年正月,并十四州,復為九州。獻帝春秋時,省幽、并州,以其郡國并于冀州。

《太平寰宇記》:「魏明帝太和六年,封叔父宇為燕王。」

晉泰始初,封文帝子機為燕王。機薨,無子,國除。尋改范陽郡曰范陽國,分上谷置廣寧郡,乃隸范陽國。改右北平為北平,而幽州存焉。領郡國七,理于涿,今范陽縣是也。

《太平寰宇記》:晉武帝泰始元年,改涿為范陽國。《太平寰宇記》:「勒僭號襄國,於薊置幽州,於州置燕郡。」

穆帝永和五年,慕容儁僭即燕王位。明年,率三軍南伐,出自盧龍,次於無終。石季龍,幽州刺史王午棄城走,留其將王他守薊。儁攻陷其城,斬他,因而都之。

《太平寰宇記》:「魏道武破慕容寶,復於薊立燕郡,又于郡置幽州。」

《太平寰宇記》:「北齊於州置東北道行臺。」

《太平寰宇記》:「俊周改置燕、范陽二郡,兼立總管府于州。」

隋開皇三年廢郡,所領五縣復屬州,總管如故。《太平寰宇記》:「煬帝初,廢總管,三年罷州,以其地併入涿郡。」

《通鑑辨誤》:「自漢高帝置涿郡而治涿縣,曹魏改涿郡曰范陽郡,隋開皇初廢范陽郡,大業初併燕、范陽,置涿郡,治薊,而涿縣屬焉。」 此郡名廢置、徙治離合之辨。

《太平寰宇記》:「幽州總管府管幽、易、平、檀、燕、北燕、營、遼八州,領薊、良鄉、潞、固安、雍奴、安次、昌平等縣。又分潞縣置元州,領一縣,隸總管。」

武德四年,竇建德平,以固安縣屬北義州。六年,改總管為大總管,管三十九州。

七年。改為大都督府,又改涿縣為「范陽。」

九年,改「大都督幽易景瀛東鹽滄滿蠡北義燕營遼平檀元北燕」 等十七州。

貞觀元年,廢元州,以漁陽、潞二縣來屬。又廢北義州,以固安來屬。

八年,又置歸義縣,督幽、易、燕、北燕、平、檀六州。乾封二年,置無終縣。

如意元年,分置武隆縣。

景龍三年,分置三河縣。

《新唐書方鎮表》:「開元元年,幽州置防禦大使。二年,置幽州節度諸州軍管內經略鎮守大使,領幽易、平、檀、媯、燕六州,治幽州。」

八年,幽州節度兼本軍州經略大使并節度河北諸軍大使。

《太平寰宇記》:「十三年,陞為大都督府。」

十八年,割漁陽、玉田、三河三縣置《薊州》。

《新唐書》表:「幽州節度增領滄、薊二州。」

二十年,幽州節度使兼河北採訪處置使,增領衛、相、洺、貝、冀、魏、深、趙、恆、定、邢、德、博、棣、營、鄭十六州及安東都護府。

二十七年,幽州節度使增領「河北海運使。」 二十九年,幽州節度副使領平盧節度副使,治順化州。

《通鑑》:天寶元年正月,置十節度經略使以備邊。《新唐書》:表更幽州節度使為范陽節度使。《通鑑》:范陽節度臨制奚、契丹,統經略威武、清彝、靜塞、恒陽、北平、高陽、唐興、橫海九軍,屯幽、薊、媯、檀、易、恆、定、莫、滄九州之境,治幽州,兵九萬一千四百人。

《新唐書地理志》注:幽州范陽郡,有府十四,曰昌平、涿城、德聞、潞城、樂上、清代、洪源、良鄉、開福、政和、停驂、柘河、良杜、咸寧。城內有經略軍。又有納降軍,本納降守捉城,故丁零川也。西南有安塞軍,有赫連城。有宗王、乾澗、殄寇三鎮城,石堆、車坊、蒿城、河旁四戍。檀州密雲郡,有威武軍,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