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4 (1700-1725).djvu/10

此页尚未校对

遵化州

鳳臺山 在遵化州西七十里。脈發太行,幹綜薊野。千巒響旭,萬壑堆雲。出乾而入巽,形家號曰「亥龍。」 左艮而右坤,占者咸云「像虎。」 載翔載翥而來真是九苞翽翽有起有伏,而駐洵稱五采翬翬惟鳳,有棲斯臺。

明月山 在遵化州西南十三里,高百餘仞,上有石穴,圓而明,南北相通,望之如月,故名「明月山。」

五峰山 在遵化州東北二十五里。山勢磅礡,五峰列峙。東曰快目,南曰瑞雲,西曰紅翠,北曰虎巖,中曰紫蓋,上有禪林寺。

葡萄山 在遵化州東南三十里,土多葡萄,故名。

龜鏡山 在遵化州南四十里,舊名磨臺,上有蓮池。金王叔云:「有龜負鏡出池。」 土人異之,作寺,改今名。

三台山 在遵化州東北七十里,盤曲三層,故名。

白冶山 在遵化州南五十里,上有白冶子鑄劍處。

松亭山 在遵化州東北一百二十里,多古松乳山 ,在遵化州東北三十里,州治發脈於此,俗名「媽媽山。」

瑤峰山 在遵化州東北二十五里,其山白石璀璨,如列瓊瑤。

太行山 按《府志》:「在州之北」 ,入燕則曰燕山,即長城山也。

岈髻山 按《府志》:「州西北二十里,高千丈,下有福利寺。」

靈靈山 按《府志》,「州南五十里,高九百餘仞。」 釣臺山 按《府志》,「州南十里,高百餘仞,下有溪潭,可釣。」

金山 按《府志》,「州東二十里。」

夾山 按《府志》:「州西南四十里,兩山相夾,故名,高數百仞。」

南龍山 按《府志》:「州南八里北又有北龍,兩山相望,蜿蜒如龍。」

大團亭山 按《府志》:「州東北一百一十里山之北,又有小團亭山。」

景忠山 按《府志》:「州東六十里,舊名陰山,高數十里,為境內諸山冠。」

鐵山 按《府志》「州東五里有記。」

鼓山 按《州志》:「州南八里,隆起如鼓。」

清風山 按《州志》:「州南十七里,四時蕭颯有風,上有玉皇、地藏、碧霞三祠。」

筆架山 按《州志》:「州南二十里,三峰如筆架,左與明月山連,中斷處為小燕口峽。峽南有仙人搗藥石,今祠藥王於上。」

燕山 按《州志》:「州西南七十里,高千仞,陡絕,下有竇十郎莊。」

桃花山 按《州志》:「州南二十五里,上多桃樹,其巔有塔」 ,今廢。

香爐山 按《州志》,「州東南四十里。」

茂陵山 按《州志》,「州東北四十里有寺。」

舍身臺山 :按《州志》:州東北二十五里,高千仞,上有泉,山半舊有梵剎,久廢。順治十二年,僧普門重修。附記:「昔有僧師徒三人並修梵行,老僧飯穀多,沙苦之;少者立愿淘去,期三年圓滿。長者妬之,潛沙飯中。師飯沙 ,呼少者曰:『不期,汝今飯實有沙,爭一宿未滿,可惜!沙彌曰:『一夕亦負願』。遂懸崖捨身,澗中如落朵雲;妬』」 者以澗中有異,亦舍身。老僧尋澗中,妬者死矣。小者惟遺一履。因並葬澗側,為二丘小丘者履耳。

野狐山 按《州志》:「州西北十七里,下有澄潭,旱則土人乞雨於潭,多應。」

關山 按《州志》,「州西三十里。」

鳳山 按《州志》:「州東北二十五里內有古剎山形如鳳。」

五里河 在遵化州北五里。源發沙坡峪,經州西南,合枯河入白龍港。

梨河 在遵化州西南。源發欒陽界,經州境與湯池河合。

湯泉 《景物略》曰:「湯泉,在遵化州北四十里,泉從山坡下,沸而四出。」 魏王《土地記》曰:「徐無城東有溫湯,水出北山溪,即溫源也。萬曆五年,戚大將軍繼光甃石池之,深二丈,方四尋,覆以堂,曰九新。水東出於石,為之龍吻,噴其怒。未至泉數十步,氣爞爞,聲洶洶。其不可即即之,靜若鑑,投錢池中,翻翻若黃蝶,百折而下,至」 底,宛然錢也。以熟生物,與炊者等。後堂壁刻「武宗宮人王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