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4 (1700-1725).djvu/2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十一卷目錄

 順天府部彙考四

  順天府山川考二

職方典第十一卷

順天府部彙考四

順天府山川考二   通志府縣志合

涿州

獨鹿山 在涿州西十五里,下有鹿鳴澤。漢武帝出蕭關,歷鹿鳴澤,即此。

龍安山 ,在涿州西北五十里,時起雲霧,成龍形。

鐵柱山 ,在涿州西三百五十里,相傳禹治水始於冀,以鐵柱維舟,恐亦俗傳之訛也。

石虎山 按《府志》:「州城西五十里有二石,狀如虎。」

安樂窩 按《府志》:「州北十二里,邵康節先生居此。」按:「康節」 在河南,此或後人擬「康節」 以命名,《志》誤。涿水, 發源上谷涿鹿山,流至涿州入挾河。范水, 在涿州西南,魏置范陽郡以此。

洗馬潭 在涿州城西,俗傳張桓侯洗馬處。《月池 》,在涿州西南十五里,廣三圓如月。岐溝 在涿州西南四十里,宋置關以禦金者。督亢陂 在涿州東南十五里,沃美之名聞天下,燕太子丹乃遣荊軻進秦王圖也。《地經》安史亂後,石晉割置四百餘年,至明初入編戶。然而棗栗之民粒食東南,東南之粒能飽九邊士,亦能荒三輔土。今過問上谷四五百里間,水流時斷,林煙時見,禾黍時有,烏睹所稱沃美者哉?或曰:督亢陌,幽州南界也。以要致重,不以沃美。《風俗通》曰:沆,漭也。言乎淫淫漭漭,無涯際也。沆,澤之無水,斥鹵之謂耳。陂有故亭址,高丈,周七十步,土人稱之曰督亢亭,時掘得瓦礫金錢也。亭址南去二百里,古故安縣,今之易州。荊軻齎督亢圖為將,刺秦太子丹,餞送軻易水上。軻為歌《易水寒》之歌,後人乃迷其餞處。計所從渡,當燕中都西人函關道也。今指安州城北曰易水,不知今官道為即丹祖道與否?酈道元《水經注》:一曰逕孔山,鍾乳穴,東歷荊陘者是。一曰在武陽者是也。蓋酈之注易水,往往馮弔太子丹云:易水出西山寬谷中,東歷燕之長城,又東徑漸離城,太子丹館漸離處。又東出范陽,合濡水,徑樊於期館西,是其授首荊軻處。又東南流,徑荊軻館北,丹納田生,言「尊軻上卿,館之於此。」

拒馬河 按《府志》,「州北郭外。源自紫荊,歷鐵鎖崖,東注三角淀。」

湖梁河 按《府志》,舊名胡良,州北十里,源出房山,經州東北入琉璃河。

清泉 按《府志》,在州盤坡,至桑葉澗入拒馬河。渾河 按《府志》,州東三十里桑乾下流。

乾池 按《府志》,「州西十五里,一名百尺乾。」 南涉溝 北涉溝 ,按《府志》曰:「洹水東流入桃花潭。」

房山縣

大房山 在房山縣西十五里。雄峻秀古,為幽燕奧室,故曰「房。」 下有聖水泉,有龍嵅峪。

石經山 ,在房山縣西南四十里,有山好著白雲腰,其半麓曰白帶山,所生芯題草,他山實無,曰芯題山。」 藏石經者十年矣,始曰石經山,至今也,亦曰「小西天」 云。北齊南嶽慧思大師,慮東土藏教有毀滅時,發願刻石藏閟封巖壑中,以度人劫。坐下靜琬法師承師付囑,自隋大業迄唐貞觀,《大涅槃經》成,其夜山為三吼,為生香樹三十餘,六月水漲為浮大木千統,至山下,構雲居寺焉。唐元宗第八妹金仙公主修之,洪武二十六年又修之,正統九年又修之。山上雷音洞,高丈有餘,縱橫於高有倍,四壁刻經,四柱刻像。石臺几案,瓶罏皆石。有欄,橫與堂亙。堂左洞二,右洞三,堂下洞二,皆經。唐迄元代有續刻《經目》,列石幢,人傳洞之初穿火龍也。今石壁凹凸處猶燒痕矣。洞中燥而北瀦池之,井之。洞北有泉竇石逕。石下山始潤於土。木根石而資泉,藤腹乎木亦資泉。自古幕泉上,徑泉之南旋旋登,登山五頂,號曰五臺。金仙公主各作白石小塔。以峰之東臺壁上掌印四,號曰「文殊印。」 別峰冠石,後廣前銳,出於虛空,號曰「《曝經臺。山下左右東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