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4 (1700-1725).djvu/31

此页尚未校对

余六世祖樂浪府君,自涿之先賢鄉,爰宅其陰,西帶巨川,東翼茲水,枝流經通,纏絡墟圃,匪直田漁之贍可懷,信為游神之勝處也。其水東南流,又名之為《酈亭溝》。

紫水,《幽都記》:「紫水,其泥亦紫。」

挾河。《水經注》:「挾河水出良鄉縣西甘泉原東谷,東逕西鄉縣故城北,王莽之移風也。世謂之都鄉城。又東逕良鄉城南,又東北注聖水,世謂之挾活河 。」 《名勝志》:「涿水源從大同得勝堡入,至老班溝,一之淶水縣,一之涿州,沙水俱活,東西不定,故謂之挾活水,又謂之聖水也。督亢亭州南一帶至新城,皆是其處,乃涿水」 所入。盧文偉修為陂,故道猶存 。《明一統志》:「挾河自房山縣東南流,與胡良河合 。」 《方輿紀要》:「挾河在縣西北二十里,亦名巨馬河。」

巨馬河《水經》:「巨馬河出代郡廣昌縣淶山,東過遒縣北 。」 李廷機《巨馬河橋碑》:「涿城北二里為巨馬河,河水自紫荊外鐵嶺崖來會霸水,趨直沽入於海。」

胡良河《方輿紀要》:「胡良河在州東北二十里,源出房山縣大安山東麓,流入州境,又南與挾河合流,入良鄉縣界,注於琉璃河 。」《涿鹿記》:「湖梁在郡北十里,垂楊樹隄,蒲葦夾岸,曉月升時,漁榔款乃,樵夫牧子,逍遙於迴塘曲渚之間,不少佳致。」以上《涿州山川》。

茶樓頂《房山縣志》:「茶樓頂在縣西二十里,上有金章宗歇涼臺。」

龍含峪《涿州志》:「龍含峪在縣西二十五里,下有清和觀遺址。」

龍城峪《名勝志》:「龍城峪下有伏龍穴,出湯泉。」 大石𡹬,《縣志》:「在縣西南四十里黃龍山下,前產青白石,後產白玉石,小者數丈,大至數十丈,宮殿營建,多採於此。」 石𡹬下有塘,突出一泉,其水甚清,流灌稻田,米色如玉,人呼玉塘米。賈島峪,《明一統志》:「在房山縣西,內有石室,世傳為島所居。」 墓在縣南一十里。

房山。《涿鹿記》:「房山在涿郡西北五十里,北接居庸,東抵漁陽,西連紫荊,所謂幽燕奧室也。」 《縣志》:「房山本中條之麓,其山峻而且闊,望之明秀異常,宛然如室 。」 《太平寰宇記》:「大防山在良鄉縣西北三十五里,山下有石穴。又有小防山,與大防山相近 。」 《水經注》:「大防嶺山下有石穴,東北洞開,高廣四五丈,入穴轉更崇深。穴」 中有水。耆舊傳言,昔有沙門釋惠彌者,好精物隱,嘗篝火尋之,傍水入穴,三里有餘,穴分為二,一穴殊小,西北出,不知趣詣;一穴西南出,入水逕,五六日方還,又不測窮深。其水夏冷冬溫,春秋有白魚出穴,數日而返。人有採捕食者,美珍常味,蓋亦丙穴嘉魚之流類也 。《隋圖經》:「防山上有仙人玉堂 。」 《燕山叢錄》:「房山東北懸崖間有石竇如門,中有積水,人往往聞絲竹音。有好事者乘𥱼秉炬而入,唯見石燕飛翔,赬鱗瀺灂,行五六日,無所扺恐,炬盡而出。金泰和中,有桃花流出,其瓣徑二寸,俗呼為孔水洞 。」 《圖書編》:「孔水洞在大房山東北,上有懸崖千尺餘,下有石窟,闊二丈許,泉水從中湧出,深不可測 。」 《帝京景物略》:「孔水洞,時有白龍出,輒化為魚 。」 《名勝志》:「大房山南,晉霍原隱處 。」 《北游紀方》雲:「幪山直上皆石壁,下有水湧出,為孔水洞,俗名水簾洞。」 舊有龍泉寺,唐大曆中建。今四壁刻劃佛像,更萬佛堂,醜惡甚矣 。《方輿紀要》:「孔水洞在房山東北,今譌為雲水洞 。」 《日下舊聞》:雲水洞在上方山孔水別是一洞,非「孔水」 譌為「雲水」 也。孤山口。歡喜臺。摘星峰。望海峰。《帝京》

《景物略》循孤山口而西,峰橫澗束,澗上側徑如古牆趾,人行村落十二三里,至下接待菴,兩壁巉截,中隱一罅。旋折東西,望一平處曰「歡喜臺。」 行二里,過兜門。門一里,得石級,以升毘盧頂。菴寺百餘,有藥師殿、華嚴龕、珠子橋。又半里,則上方寺矣。寺左一峰高百丈,峰下泉曰「一斗泉。」 峰之有名者,大小摘星峰、望海峰。

毘盧頂,《徐文長集》:「自歡喜臺拾級而升,凡九折,盡三百級,始達毘盧頂。」 上有寺百二十,丹碧錯落,嵌入巖際。蒔花種竹,如江南人家。

文殊洞。普賢洞。雲水洞。《華嚴洞》。朝陽。

洞,游業孤山口,西行約十二三里,行篋,游騎寄頓下接待院,歷枯磵二里許至山門,榜曰「兜率禪林。」 又里許,上石梯二百餘級,磵旁皆飛瀑宿痕,挽鐵綆而上,是為上接待院,倚壁皆僧舍。又半里,入上方寺,左有一斗泉,帖石山房十笏,以奉大士。下有文殊洞,上普賢洞,外有雲水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