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4 (1700-1725).djvu/36

此页尚未校对

為之隄以停蓄眾水,而以委輸於海。水有所受,然後濬治舊川,為長隄以束之,高廣倍於前功,使水有所行。又多開支河,聯絡相屬,使水有所分。見在窪淀不下數十處,各深而隄之,使水有所積。則雖有淫潦大川,為之支河析之,諸淀瀦之,高隄防之,可以無患矣。

界河,《長安客話》:霸在宋時,蓋與遼分界處,若今靖邊諸城,一垣之外,即敵境也。州北一里,舊有界河,相傳楊延朗建草橋於此關因以名。文安潭。《郡縣釋名》:「文安潭,名潭,在縣北一十五里。」按:「界河」 以上俱霸州山水。文安無山,但有水,水以此為始。火燒淀《方輿紀要》:「火燒淀在縣東二十五里,廣四十餘畝。縣境有石溝、柳河、急河三水,皆聚流於此,東入衛河,達於直沽。」《元志》:「河間府境有黃龍淀,自鎖井口開鑿,至文安縣玳瑁口,通濼水,經火燒淀轉流入海。」今堙廢。

滹沱河,《太平寰宇記》:「滹沱河水在文安縣西北三十里,又東溢為趙淀 。」 《方輿紀要》:今川原改易滹沱,經縣東南,不經縣西矣。

狐狸淀,《隋書》「文安有狐狸淀。」 《圖經》:「狐狸淀俗謂之掘鯉淀。」

易水,《方輿紀要》:「易水在縣西,自保定縣流入境,即沙河諸水下流也。」

水紋淀《方輿紀要》:「水紋淀在縣西,宋起塘濼,東自信安軍永濟渠,西至霸州莫金口,合水紋、得勝諸淀為一,今廢。」《長安客話》:「霸州苦水,而文安形如釜底,尤為諸水所匯。其苑家口、會同河與栲栳圈新挑河,各東西相去約二十里,北岸屬霸州,南岸屬文安,各築高堤,文安約六七十里,霸州約五六十里,屹如長城。累」年有秋,實賴於此。但築堤愈高,壅水愈甚,故議者謂「京師之南,水害以霸州、文安為之阻」也。以上俱文安縣諸水。子牙堽《燕山叢錄》:大城北有子牙堽,相傳以為太公嘗居此。河中有釣臺,浮出煙波。土人云:「常隨水高下,雖大浸不沒。」

仙人洞,《名勝志》:「仙人洞在縣南,俗名故縣村洞深入不能窮」 ,今巳閉塞。

黃汊河《方輿紀要》:「黃汊河在大城縣東北八十里,其上源即易水也。自安次縣分流入縣境,又東北入武清之三角淀。」

滹沱河,《太平寰宇記》:「滹沱河,出大城縣北一百三十里。」

永濟渠。《太平寰宇記》:「永濟渠在縣東五十里。」清漳水,《水經注》:「清漳自章武故城西,故濊邑也。枝瀆出焉,謂之濊水。東北逕參后亭,分為二瀆。」應劭曰:「平舒縣西南五十里有參后亭,故縣也,世謂之平鹵城。枝水又東注,謂之蔡侯溝。又東積而為淀。一水逕亭北,又逕東平舒縣故城,又東北分為二水,一水右出為澱,一」水北注滹沱,謂之「濊口。」以上《大城縣山水》。

玉帶河《方輿紀要》:「玉帶河在保定縣北,遶縣東南,入於磁河。或曰即霸水之下流也。」

磁河《明一統志》:「磁河,源自安州,聚九河之水,至雄縣為瓦濟河,至保定縣為磁河,入直沽。」以上保定縣無山,止此二水。

《漁山圖經》:「漁山在城西北三里,高百餘丈,周五里。郡在此山之南,故曰漁陽。水遶山下,故曰漁水。」

鐵嶺《薊州志》:「鐵嶺在城北十里,石色如鐵,懸澗極深。」

藥兒嶺《通鑑注》:藥兒嶺,在雄武軍西。

甘泉山,《方輿紀要》:「甘泉山,在州西北七十里,一名石獒山。」 《薊州志》:「山頂有大石,狀類犬,故名,上有甘泉寺。」

空同山。《盤山志》:「翁同山,一名空同山,在薊州城北五里,上有崔府君祠,又呼府君山。舊有日照寺,寺有圓覆法師舍利塔。金大定九年進士孫設撰記,甃塔之東。其西又有小石碣,列建塔居士沙門姓名 。」 《名勝志》:「空同山,相傳黃帝問道之所 。」 《路史》注:「遵化南三十里,亦有空桐,世謂黃帝謁廣成,問道在此,非也 。」 《日下舊聞》按:岷州、原州、肅州、汝州、薊州、贛州皆有空同山。《史記·黃帝本紀》:「西至於空桐,登雞頭。」 世以為隴右之山,無致疑者。《左傳》哀公二十六年,「宋景公游於空澤,卒於連中。大尹興空澤之士千甲奉公自空桐入。」 則汝州之山也。山下有廣成城,廣成澤上有廣成觀。宋宣和中,汝守林時請於朝建立。說者謂襄城、具茨,壤地相接,疑軒皇問道當於此地。然稽之《爾雅》,北戴斗極為空桐,空桐之人武。司馬彪注《莊子》亦云:「空桐當斗之山。」 則空桐宜在北矣。且問道之文,載於《莊子》,其初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