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山 按《縣志》「城西三十里。」
螺山 按《縣志》「城西四十里,以形得名,下有泉,民取灌溉。」
圍子山 按《縣志》,「城東四十里。」
石欄山 按《縣志》,「城西北三十里。」
白陽峪 按《縣志》,「城西北三十里。」
鸚兒峪 按《縣志》,城東北二十五里。
烏龍洞 按《縣志》:「城北十二里,麻山西南,其洞盤環,深二三里。」
天橋峪 按《縣志》,城東北三十里。
聖水盤 按縣志,城西北三十里有水一區。洞山 按縣志,城北二十里山巖有石洞,風自洞出。載《祀典八景》之一。
飛雪泉 舊名「光沙」 ,在玉田縣南溪澗中湧沙而出,細白如雪,攻金治玉者競取為礱資。藍水 在玉田縣西北二十里,發源三樂臺山石間,其色如靛,故名。南流入白龍港。
沙谷水 ,在玉田縣東北二十里徐無山。與黑牛谷水東流合《唐水》。
黑牛峪水 ,按《縣志》,「出徐無山東南。」
唐水
孟家泉 按《縣志》,「城東五里。」
小泉河 按《縣志》,發源小泉山下。
雙城河 按《縣志》,「發源黃家山。」
青溝
采亭橋河
鴻橋河 按《縣志》「三泉匯集」 ,下通薊河西水,一泛劉家橋一帶隄堰,最為緊要,宜亟為留意云。長涯河
南河
漳、泗河。〈此三河併《縣志》亦不詳其源委,或皆小河也。〉還鄉河 源出豐潤縣北崖兒口,河勢上寬下狹,夏月霪雨,諸山水皆匯,大為民害。舊例補築隄岸,係豐、玉兩縣合修。
皇清定鼎,憫民力單弱,發帑銀七萬,差工部督兩縣。
民合修。康熙四年,邑令申文止帑玉,民獨困平谷縣。
魚子山 在平谷縣東北十里。上有大塚,相傳為軒轅黃帝陵。亦據陳子昂詩有「北登薊丘望,求古軒轅墳」 之句也。
瑞屏山 在平谷縣北二十里。秀列若屏,有臺有寺。
妙峰山 在平谷縣東北二十里。峰巒秀聳,下有九姑泉。
嵑山 ,在平谷縣東五十里。峰巒峻峭,林谷深幽。
城山 ,在平谷縣東六十里,高聳如城堞,有石室,僅容一人臥,俗傳「孫真人曾居此。」
泉水山 按《府志》,「縣南八里,泉流入河,民賴灌田。」
峨眉山
靈泉山
柏山 按《縣志》,「三山俱在縣東北二十里,惟峨眉低員秀麗,尢為可愛。」
雞足山 按《縣志》「在縣東北三十里」 ,下有三泉寺。
盤山 按《縣志》:在縣東三十里,高二千餘仞,周百餘里,勢磅礡而盤桓,峰巒疊聳,崒然排空,亦勝概也。邑名盤陰以此,一名盤龍山。
紅泥洞 按《縣志》,「在縣南十五里。」
氣鼓嶺 按《縣志》:在縣南十五里,形如鼓,上有孔,每旦雲氣浮出,故名。
泃河 在平谷縣東北。源發塞外,入黃巖口,經漢川西流,經平谷東,復東而南流,經三河至寶坻入白龍港。
沽水 一名西潞水,又名東潞水。《水經》云:「發源塞外丹花嶺,合九泉水,南徑安樂故城西南,與螺山水合,為西潞水。又南經狐奴故城西,與鮑丘水合,為東潞水。」
周邨河 在平谷縣西。與馬莊河、獨樂河、小碾河、鄉泰河會入於泃河。
唐水 在平谷縣東南十里,發源徐無山龍泉井 ,在平谷縣東十里,明成祖駐蹕時所鑿。
逆流河 按《府志》,即小碾河也。在縣境之南,源出泉水山龍王廟二十五里按《縣志》,發源泉水山下,西北流入於泃河。
龍潭 按《縣志》,一在縣南大王務,一在縣東北龍王廟,二十五里。
獨樂河 按《縣志》,「在縣東北二十里。」 或伏或見,斷續無常,西流入於泃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