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4 (1700-1725).djvu/93

此页尚未校对

萬佛寺在府西南五十里,正統二年改建。廣恩寺,在府西十五里。舊名「奉福寺」 ,正統間改建。

明因寺正陽門外三里河東之明因寺,乃行僧樂居之。明萬曆二十九年,紫柏大師自五臺來,夜夢十六僧請挂瓶缽于寺。亭午,有負巨軸售者,軸十六,貫休所畫《羅漢》也。軸軸展視,面面,若夜請挂瓶缽者。師嘆異,購之,各係以《贊》,傳寺中。今絹素敝墨如脫痕,纁黃,如現身煙雲中,非承日光。展視則蒼蒼無所見,乃日下視,久眩眩目睛勞,目前見黑矣,無能竟閱十六軸者。寺先是有李伯時渡海尊者卷,不知何年何人脫賺去,存者贗木,而僧不知。天啟二年,董宗伯其昌過此,書佛《成道記》,筆秀勁,似李北海。宗伯三十年前見紫柏,此寺中索書,《成道記》尋前諾也。今搨石矣。置寮左壁,寺僧雲崖以講宗、仰崖以講經著都門,而僧乾峰念佛三十年,都人無知者。崇禎四年正月十六,乾峰曰:「燈夕也。」 邀湖州孝廉章日炌茗飲,飲次,嘆浮生者再呼童子歌中峰《皮袋子歌》,歌竟立化,年七十,僧臘五十。法藏寺寺有塔,高十丈,窗面面級盤盤,人蟻上而闚觀窗,窗方望九門之堞焉。窗置一佛,佛設一燈,凡窗八,凡級七,凡五十八燈。歲上元夜,塔遍燈,僧遍繞,奏樂樂佛,金光明空,樂作天上矣。寺舊名彌陀,金大定中立。明景泰二年,太監裴善靜修之,更曰法藏。有祭酒胡濙、沙門道孚二碑。道孚,戒壇第一代戒師,世人稱鵝頭祖師也。

愍忠寺《唐史》稱:貞觀十八年,太宗以張亮、李世勣為行軍大總管,詔戰亡士卒遺骸集柳城,帝自為文祭之,臨哭盡哀。抵幽州,復作佛寺以資冥福,賜名愍忠,有高閣著聞,故志稱「愍忠閣也。自貞觀至今,九百八十七年,寺非復昔日之舊矣,而所著聞之高閣僅存。其址有三斷碑砌殿壁間,一碑上半斷裂,其下段字」 有《淨光寶塔頌》,有「至德二載十月十五日建」 ,有參軍張不矜撰,參軍蘇靈芝書,李北海自鐫名也。文書石,不書丹,故從左讀。夫然寺嘗塔矣,一碑下半斷裂,而其上段字有燕京大愍忠寺《觀音地宮舍利函記》,有金大安十年沙門善製撰。一碑全而剝其字殆盡,不可讀,其年月處又剝字唯有《重藏舍利函記》,釆師倫書,則塔且舍利矣。寺經明正統七年重修,改額「崇福。」 有翰林院待詔《陳贄碑》。萬曆三十五年又修,有《諭德公鼐碑》。至四十六年,鎮江大會和尚開律堂,寺中依式說戒,受者數百人,註菩薩懺未竟而卒。於斯時寺幾可復興之,而中廢,註未竟者,亦不復傳。今無閣、無塔、無舍利,寺直僅存。

法海寺在府西四十里,舊名「龍泉寺」 ,正統四年改建。

廣通寺在府西北二十里,舊名「法王寺。」 正統五年重修。

廣惠寺在府西三十五里,舊名「五華寺」 ,正統七年改建。

清涼寺在府西三十里,舊名「盧師寺」 ,正統十一年改建。

壽光寺在府西北三十五里,舊名「震音寺」 ,正統十三年改建。

法林寺在府西南十二里,舊名「竹林寺」 ,景泰四年改建。

靈雲寺在府南十里。天順元年賜額。

法雲寺過金山口二十里,一石山鬅鬠然,審視,疊千百石,小峰為之如筍張籜。石根土被千年雨溜洗去,骨稜稜不相揜藉。小峰屏簇一尊峰刺入空際者,妙高峰。峰下法雲寺,寺有雙泉,鳴于左右。寺門內甃為方塘殿。倚石石根,兩泉源出,西泉出經茶竈,繞中霤,東泉出經飯竈,繞外垣,匯於方塘,所謂「香水已。」 金章宗設六院游覽,此其一院。草際斷碑,「香水院」 三字存焉。塘之紅蓮花,相傳已久,而偃松蔭數畝,久過之。二銀杏大數十圍,久又過之。計寺為院時,松已森森,銀杏已皤皤矣。章宗云:「春水秋山,無日不往也。」 一在昌平州桃村,元至正年建。一在昌平州南邵村,明永樂年建,宣德年重修。

《碧雲寺景物略》曰:「天巧不受人分,人工不受天分。雲山一簇,惟缺略荒寒,結茅數椽宜耳。東西佛土,有滿月蓮花境界,備諸莊嚴。比丘僧尼,優婆男女,發願往生。而碧雲寺僧不事往生也,住是界中矣。然西山林泉之致,到此失厥高深。寺從列槐深逕,崔巍數百石級,爛其三門。入門,迴廊納陛,圍繡步立,目營營不捨廊足滑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