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5 (1700-1725).djvu/8

此页尚未校对

學,天順八年進士,累官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正德七年致仕,又四年卒,年七十,諡「文正。」 公歿後,故第業已易主。嘉靖乙酉,耿公定向贖回,構一小祠,塑公遺像其中內有一櫝,貯公紵衫及小朱履,蓋幼時所著以見上者。櫝上耿公刻銘。

文衡山客舍 文衡山在詞林日,寓居禁城東玉河岸,春水一灣,新柳鬖鬖,每集文人吟詠其中。嘗自作《燕山客舍圖》,題云:「燕山二月已春酣,宮柳霏煙水映藍。屋角疏花紅自好,相看終不是江南。」

古雲山秀 ,米太僕萬鍾之居也。太僕好奇石,蓄置其中,其最著者為《非非石》,數峰孤聳,儼然小九子也。又一黃石,高四尺,通體玲瓏,光潤如玉。一青石,高七尺,形如片雲欲墮,後刻元符元年二月丙申米芾題,又有「泗濱浮玉」 四篆字。太僕常以所蓄石,令閩人吳文仲繪為一卷,董元宰、李本寧嘗為之題。古今好石者,《自襄陽後人輒稱太僕》云。

海淀米太僕勺園 ,園僅百畝,一望盡水。長堤大橋,幽亭曲榭,路窮則舟,舟窮則郭,高柳掩之,一望靡際。傍為李戚畹園,鉅麗之甚,然遊者必稱「米園」 焉。

海淀李戚畹園 ,方廣十餘里,中建挹海堂,堂北有亭,亭懸「清雅」 二字,明肅太后手書也。亭一望盡牡丹,石間之,芍藥間之。瀕於水,則已飛橋而汀,橋下金鯽,長者五尺。澄而北,一望皆荷,望盡而山,婉轉起伏,殆如真山。山畔有樓,樓上有臺,西山秀色,出手可挹。園中水程十數里,嶼石百座,靈壁太湖,錦川百計,喬木千計,竹萬計,花億萬計。閩中葉向高曰:「李園不酸,米園不俗。」 張惠安牡丹園 ,在嘉興觀西,其堂室一大宅,其後植牡丹數百畝,每當開日,主人坐小竹輿行花中,竟日乃遍。

垂綸亭 元學士宋本故居,在都城之西。漱芳亭 在齊化門外,道士吳閑全節所建。燕地未有梅花,吳從江南移至,作亭以覆之。張伯雨賦詩,有「風沙不憚五千里,將身跳入神仙壺」 之句。時袁學士伯長、謝博士敬德、馬御史伯庸、吳助教養浩、虞修撰伯生皆和之。

杏花園 元人董宇定在上東門外植杏千餘株。至順辛未,王用亨與華陰楊廷鎮、高安張質夫、莆陽陳眾仲讌集。是日,風清氣美,飛英時至,巾袖杯盤之上皆有詩。虞集為之記。周伯琦、揭傒斯、歐陽元和其詩,京師一時盛傳。

定武本《蘭亭》敘 在國學東廂,唐太宗留心右軍之蹟,因魏徵言,《蘭亭》敘真蹟在僧辨才處,特遣御史蕭翼賺得,武德四年敘入秦府,貞觀十年,始命湯普徹、馮承素、諸葛貞、歐陽詢、褚遂良各有臨本,而歐、褚留傳最著。後之所謂「定武本,歐臨」 是也;所謂「唐絹本,褚臨」 是也。定武本當時石刻禁中,每紙已值錢數萬迨,後石晉之亂,契丹輦之而北路棄殺胡林。慶曆中,李學究得之,其子負官緡無償,時宋景文守定武,乃以帑金代償,納石於庫。熙寧間,薛師正出牧,刊一別本,以應求者。此郡真贗已有二刻矣。其子紹彭,字道祖,又模之他石,潛易古刻,又剔損古刻「湍流帶左右」 五字為識。大觀中,詔向其子嗣昌取龕宣和殿後。靖康之亂,金人取石鼓及《蘭亭》,敘重氈輦至於燕,見宋人姜白石《蘭亭》。考中《石鼓》在國學,而《蘭亭》不知所在矣。今存國學者,疑是定州薛師正翻刻本,或薛紹彭所刻本,雖非古刻,然元人不能也。此石一云「明初出天師庵土中」 ,一云「元順帝北還,重氈裹載,棄之於路。」 徐中山取置國學。

唐《雲麾將軍李秀碑 》靈昌郡太守李邕文並書,逸人太原郭卓然模勒并題額。「李秀字元秀,范陽人,唐元宗朝以功拜雲麾將軍左豹韜衛翊府中郎將,封遼西郡開國公,卒於開元四年,葬范陽福祿鄉,碑刻於天寶元年。」 李北海有兩雲麾碑,一為李思訓在陝西,一為此碑,其官同其姓同也。然此碑筆法遒逸,大勝陜碑。秦人有著石墨鐫華者,乃以為一碑,且以此碑為趙松雪所臨,誤矣。此碑舊貯良鄉縣庫中,不知何時入都城,宛平令李蔭掘地得六礎,洗視乃雲麾碑,建古墨齋以覆之,後移少京兆署中止二礎,其四礎傳為萬曆中王京兆惟儉攜去。汴中范陽郡《憫忠寺碑 》,御史大夫史思明奉為《大唐光天大聖文武孝感皇帝敬元垢淨光寶塔頌》范陽府功曹參軍兼節度掌書記張不矜撰承奉郎守經略軍冑曹參軍蘇靈芝書。至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