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5 (1700-1725).djvu/9

此页尚未校对

「載十一月十五日建。」 其文書丹於石,故以「後」 為前。按《唐史》,「肅宗至德二載,安祿山已死,安慶緒忌史思明之強,遣安承慶、安守忠、阿史那往征兵,因密圖之。思明納判官耿仁智等之謀,乃囚承慶,以所部十三郡及兵八萬來降。上大喜,以思明為歸義王、范陽節度使。」 此碑蓋建於初歸附之時,而借以媚唐也。《靈芝》書法整潔,較所書諸碑,此為最勝。其碑完好,乃近人著《景物略》者謂碑上半斷裂不可讀,且蘇靈芝原有其人,乃謂為李北海自名,尤誤之甚。北海自鐫名,乃伏靈芝也。

隋天寧寺塔前石幢 ,開皇時置,書體遒美。楊升庵云:「最似歐、褚筆法。」

宋仁宗篆書《鍼灸經》石刻 ,在太醫院三皇廟內,舊在汴中,移此。燕中無宋蹟,以其地未奉宋正朔也。

漢《韓延壽碑 》。在京西南罕山。延壽,漢循吏,世居於此,人呼為「韓家山」 碑漶滅不可讀。

《魏征南將軍建城鄉侯劉靖碑 》「在燕故城東門,宋元嘉四年。」

《重修崇國寺碑 》「至元十一年,沙門雪磵建。《石鼓文音釋碑 》」 潘迪注,并八分書。

《崇文閣藏書記 》吳澂撰并書。

《佑聖王靈應碑 》至元任栻撰,張禮書。

《天慶寺碑 》「至元元年學士王惲撰并書。」 《採魏院石塔記 》。遼景福元年建。燕京寶塔寺講律沙門如正述。塔在今蕃育署。

石經碑 ,在舊燕城南。金國子學碑碑刻「《春秋》《禮記》」 ,今磨滅不完。

《佑聖王靈應碑 》金貞元元年,許復書。

《戒壇聚慧寺碑 》「大定元年建。」

《大憫忠舍利函記 》大安十年義中書。

《檀柘寺碑 》「大定十三年建。」

《香山寺碑 》李晏撰。

《大興隆寺碑 》李晏撰,又章宗書「飛虹橋」 、「飛渡橋」 六大字。

《平遼碑 》立燕都豐宜門外,史臣韓昉撰,宇文虛中書。舊有詩云:「十丈豐碑勢倚空,風雲猶憶下遼東。百年功業秦皇帝,一代文章太史公。石斷龍鱗秋雨後,苔封鰲背夕陽中。行人立馬空惆悵,禾黍離離滿故宮。」 韓昉,燕京人。

《隆禧觀碑 》在大都東南,元學士王惲撰文。《大都路總治碑 》,皇慶二年,王構撰,劉賡書,延祐二年《進士題名記 》,趙孟頫書,在國學。《崇教大師演公碑 》,皇慶五年,趙孟頫書,《張天師像贊 》,趙孟頫書。

張天師,《大道歌 》,趙孟頫書。

《座位帖 》趙孟頫臨。

《黃庭經 》·趙孟頫臨

《樂毅論 》,「趙孟頫臨。」

《金丹》四百字 ,趙孟頫書。以上四刻俱在國學。《慶壽寺碑 》編修所次二官王萬慶撰。

隋立幽州智泉寺舍利塔 。仁壽元年內史令王臣《暕宣》。

《隋智泉寺碑 舍利感應記》王邵撰。

唐《秀峰寺石幢心經 》。貞觀二十二年太宗書。唐《重藏舍利記 》「景福元年沙門南敘述,僧智常書。」

唐《石鐙庵心經 》,廣德二年趙偃書。

唐《重藏舍利記 》「會昌六年,采師倫書。」

《唐艸書千文 》,僧亞栖書,自云:「飛鳥出林,驚蛇入艸。」

唐《雲居寺石浮屠銘 》王大悅撰,開元十五年。唐《雲居寺石浮屠銘 》,梁高望書,開元十年。唐《石經堂記 》,劉濟撰,元和四年。

「唐《金仙公主奏請莊田記 》」 王守泰撰。

唐隸書《心經 》,「天寶十五年二月一日朝議大夫行尚書武部郎中上柱國徐浩書,都人孫氏從墨蹟勒石。」

唐《太尉朱懷珪碑 》元載撰,李融書。

《雲居寺續祕藏石經塔記 》遼沙門志才撰,天慶八年鐫。

《華嚴堂經本記 》賈志道撰并書,至元元年。《雲居禪寺藏經記 》,釋法植撰,陳顥篆額,「至元二年。」

《改修慶豐石閘碑 》至元宋聚撰。

《奉安四國公配享碑 》至元十六年,潘迪八分書。

《雙塔寺碑 》,党懷英撰并書,舊在西長安門外寺中,為內監取置神道。懷英,奉符人,善篆籀,人稱李陽冰之後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