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大甕。」
《昌平州志》:「昌平紅崖谷有茅菴,修道者持行甚嚴。深 夜有美婦人叩門求宿,時天寒,道人憐而納焉。婦動 以言,道人不為亂。移時,婦腹痛,產嬰兒於盆。詰旦,婦 抱兒去。道人惡盆中污覆諸澗,誤染左手,及視之,五 指皆金,復視澗際,泥沙亦盡金色。」
《長安客話》:野雲:廉公未老,休致其城南別墅,當時稱 為「廉園」,「花園村」之名起此,內有「清露堂」扁。至大戊申 八月,其甥疏仙萬戶後更號「酸齋」,與許參政有壬同 遊,主人命二人分賦長短句。有壬得「清」字,即席成章, 詞寄《木蘭花慢》,主人喜甚,榜之堂上。
《元史武宗本紀》:「至大二年四月,摘漢軍五千,給田十 萬頃,於直沽沿海口屯種。六月,密雲縣蝗。」
《歸田類槁》:「至大二年十一月,昊天寺無因而火。」 《元史河渠志》:「至大二年十月,渾河水決武清縣王甫 村隄,闊五十餘步,深五尺。三年二月,委官督工修治。 三年四月,市耕牛農具,給直沽酸棗林屯田軍。」 《元史五行志》:「至大三年五月,蝻。」
《元史列傳》:武宗大宴萬歲山,禿剌醉起,解其腰帶擲 諸地,瞋目謂帝曰:「爾與我者止此爾!」
《元史仁宗本紀》:「至大四年,樞密院奏,居庸關古道四 十有三,軍吏防守之處僅十有三,舊置千戶,位輕責 重。請置隆鎮萬戶府,俾嚴守備。」制曰:「可。」
《元史五行志》:「至大四年八月,芝生國學大成殿。」 《元史仁宗本紀》:「至大四年十月,敕繪武宗御容,奉安 大崇恩福元寺。十一月甲子,敕增京城米肆十所,日 平糶八百石,以賑貧民。」
《元史·河渠志》:「皇慶元年正月,都水監言,白浮甕山隄 多低薄崩陷,宜修治。來春二月入役,八月修完,長三 十七里二百一十五步。」
《元史仁宗本紀》:「皇慶元年四月,大崇恩福元寺成。」 《通志》:「皇慶二年六月,范陽等縣雨水,壞田稼七千六 百九十餘頃。」
《元史·兵志》:延祐元年閏三月,隆禧院官言:「世祖影殿 有軍士守之,今武宗御容於大崇恩福元寺安置,宜 依例調軍守衛。」從之。
《元史仁宗本紀》:延祐元年四月,立回回國子監。 《元史河渠志》:「延祐元年四月,都水監言,自白浮甕山 下至廣源閘隄堰,多淤澱淺塞,源泉微細,不能通流。 由是會計工程,差軍千人疏治。」
《密雲縣志》:「延祐元年無雪。」
《元史仁宗本紀》:「延祐二年正月,發卒浚漷州漕河。」 《元史五行志》:延祐二年三月,芝生國學大成殿。 《元史兵志》:「延祐二年,遷紅城屯軍於古北口太平莊 屯種。」
《密雲縣志》:「延祐二年秋七月,大雨水。」
《元史仁宗本紀》:「延祐三年正月,改直沽為海津鎮。」 《元史百官志》:「延祐三年,以起建新寺,始置營繕提點 所。天曆三年改永福營繕司。」
《元史仁宗本紀》:「延祐四年十二月,蘆溝橋、澤畔店、琉 璃河並置巡檢司。」
《松雪齋集》:延祐四年,詔作林園於大都健德門外,以 賜太保曲出,且曰:「令可為朕春秋行幸駐蹕地」受詔 閱月而成。南瞻宮闕,雲氣鬱蔥,北眺居庸,峰巒崒嵂, 前包平原,卻依絕崿,山迴水漈,誠畿甸之勝境也。中 園為堂,構亭其前,列樹花果松柏榆柳之屬。孟頫請 名其堂曰賢樂,孟子所謂賢者而後樂此也。亭曰燕 喜,《詩》所謂「魯侯燕喜」者也。
《元史五行志》:「延祐五年七月,芝生國學大成殿。」 《元史仁宗本紀》:「延祐五年十月,建帝師巴思八殿於 大興教寺。十一月,大永福寺創殿,奉順宗皇帝御容。」 《輟耕錄》:「巴思八帝師法號曰:『皇天之下、一人之上、開 教宣文輔治、大聖至德、普覺真知、佑國如意、大寶法 王、西天佛子、大元帝師板的達巴思八八合失』。」 《元史仁宗本紀》:「延祐六年三月,賜大興教寺僧齋食 鈔二萬錠。六月,賜大乾元寺鈔萬錠,俾營子錢供繕 修之費。七月,通州、漷州增置三倉。十月,浚通惠河。」 《元史英宗本紀》:「延祐七年四月,海運至直沽,調兵千 人防戍,罷回回國子監。」
《元史·兵志》:「延祐七年,罷太平莊屯田,復於紅城立屯。 至治元年正月,帝詣石佛寺,以其牆垣疏壞,命副樞 術溫台、僉院阿散領圍宿士卒,以備巡邏。八月,東內 皇城建宿衛屋二十五楹,命五衛內摘軍二百五十 人居之,以備禁衛。」
《元史英宗本紀》至治元年二月作「仁宗神御殿於普 慶寺,大永福寺成。」三月,寶集寺《金書》「《西番般若經》成。 發民丁疏小直沽白河。」七月,奉仁宗及帝御容於大 聖壽萬安寺。通州潞縣榆、棣水決,滹沱河及范陽縣 巨馬河溢。十二月,車駕幸西僧灌頂寺。
《固安縣志》:至治二年五月,水壞民田一千五百餘頃。 《元史英宗本紀》:至治二年,建太祖神御殿於興教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