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乞將二店課額,依弘治年例,庶軍民樂業,上下俱 利。」上命如所議行。
正德十六年八月,工部左侍郎趙璜言:「劉瑾營造元 明宮,侵發居民田冢甚多。瑾既伏誅,當遂還主。乃為 姦臣獻皇莊之說,以蠱惑先帝。及陛下登極之初,有 詔改正。未幾,有內傳仍舊。臣等謂聖明在上,豈有是 事?必太監王佇、賈友仍持皇莊之邪說以誤陛下耳。 夫一莊之利甚微,而皇言所係甚大。今開詔未數月 而遽更,恐非示天下以信也。宜以其地為戶部,房屋 歸本部改正拆毀,其有原被侵占而願贖者聽。」得旨: 「悉依擬行。」
《武宗實錄》:「御馬監太監于經寵幸,嘗導上於通州張 家灣置皇店,榷商賈舟車,微至擔負亦皆有稅,中外 怨之。」其請祠額者,則香山碧雲寺所自置塋域也,工 作糜費以百萬計,上亦嘗幸焉。
《方輿紀要》:「正德中,渾河隄決,禾黍悉為巨浸。嘉靖初, 徙流縣北十里,入永清縣界。」
《明通紀》:武宗崩於豹房,廷議以興獻王長子倫序當 立,乃撰為遺訓,遵祖訓兄終弟及之文,迎上來嗣皇 帝位。內閣楊廷和令儀制郎中余才擬儀狀,由東安 門入。翼日,百官朝見勸進,擇日即位。上至京師,乃御 行殿受箋,由大明門入,日中即位。五月,上諭群臣曰: 「朕入繼大統,母妃遠在藩服,實切戀慕。」即遣司禮監 韋春往興邸奉迎聖母至通州,以徽號未定,駐留不 肯入。上聞之,涕泗號泣,啟慈壽皇太后,願避位奉母 歸藩。群臣惶懼,不知所裁。至壬午日至京,由大明門 入,上迎於闕內。從朝議,不謁太廟,止見奉先、奉慈二 殿。
《世宗實錄》。「嘉靖元年五月。改鎮國府仍為太平倉,命 總督倉場官管理。」
《遵化舊志》:嘉靖元年,童子梅禎甫十歲,昧爽赴塾,道 經城隍廟,忽狂風起,吹至三屯營蘆兒嶺,去家六十 里矣。及歸,見袖中所藏《國風篇》,有「硃」字三行,人莫能 辨。《叢談》記之曰:「蘆嶺童迷。是年大饑。」
《長安客話》:涿州舊有塔,在桑乾河中,名鎮河塔。嘉靖 元年,塔崩,內有古錢,皆飛空如蜨,自後河水泛溢。 《世宗實錄》:康陵神宮監太監劉杲,嘉靖元年六月,奏 請天壽山空地,平九龍池菜園,栽種蔬果,以備供獻。 嘉靖二年正月,詔募兵三百人守居庸關、常谷城,從 御史李儼請也。
嘉靖二年三月,御史向信請修復大通橋至張家灣 廣利等八閘,以紓民陸運之苦。工部議行河道侍郎 相度以聞。
七里海,計二百五十二里,有荒地二萬一千五百餘 頃。太監汪直立莊於其中,相傳為御用監公物,而民 墾其內者一千四百六十餘頃。嘉靖初,有姦民以水 退地百餘頃欲奪民業,投獻內監。民訴之闕,下遣主 事柴儒往勘。還奏曰:「民之久業,輸糧飼馬,煎鹽出稅, 養生送死,出於其中,不宜漁奪。惟水退堪熟地,可入 本監。然亦當聽民漁獵樵採。」上曰:「地既勘明,如擬撥 給內監,餘悉與民」
《香河縣志》:「嘉靖二年二月,風霾大作,黃沙蔽天。三月 雨,黃沙著人衣,俱成泥漬。」《通州志》同
《永清縣志》:「二年二月,風霾大作,黃沙蔽天。三月雨黃 沙。」
《遵化舊志》:「二年二月,狂風飛沙霾,壓死十餘人。八月 二十八日,地震有聲,未時雨雹。」
《霸州志》:「二年大水,晝晦如夜。」
《保定縣志》:「二年晝晦。」
《大城縣志》:「二年旱,大風沙,晝晦。」
《良鄉縣志》:「二年大風拔木,晝晦。」
《薊州志》:「二年二月十三日,狂風大作,吹沙蔽天,行人 壓埋,通州、順義尤甚。八月二十八日子時,地震有聲, 自卯至午復震,未時雨雹如栗大。不踰月有鐵門關 之變,死於兵者數千人。」
三年三月初三夜,黑氣亙天,自東而西凡五道。 《良鄉縣志》:「四年雨雹。」
《豐潤縣志》:「四年,大雹如鵝卵,殺稼,歲饑,免田租。」 《東安縣志》:「嘉靖四年夏五月,大雨雹,麥苗盡傷。」 《密雲縣志》:「四年大水。」
《文安縣志》:「五年春,地震。」
《大城縣志》同
《世宗實錄》,嘉靖六年十月,巡倉御史吳仲言:「通州運 河,元郭守敬創建,已有明效。今通流等八閘遺跡尚 存,原設官夫具在,因而成之,為力甚易。而勢家罔利, 從中撓之,或倡風水之說,或欲絕灣民之利,皆不足 信。夫漢、唐、宋漕皆從汴渭直達京師,未有貯國儲於 五十里之外者。請以臣言下戶、工二部,定議修濬,運 糧徑達京倉。此興無窮之利,而杜不測之虞,於計便。」 上命戶部侍郎王軏、工部侍郎何詔及仲董其事。軏 等上言:「地形從大通橋至白河,高可六尺。若大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