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7 (1700-1725).djvu/20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太平寰宇記》:「慎州,唐武德初置,隸營州,萬歲通天二

年,移於淄」青州安置。神龍初,復隸幽州,領縣一:「逢龍」, 契丹陷營州後南遷,寄治良鄉縣之故都鄉城。 《彝賓州》唐乾封中,於營州界內置處靺鞨、愁思嶺,部 落,隸營州都督。萬歲通天元年,遷於徐州。神龍初,還 隸幽州都督,領縣一:《來蘇》,寄治於良鄉縣之古廣陽 城。

黎州以處浮渝、《靺鞨》為素固部落,隸營州都督。萬歲 通天元年,遷於宋州安置。神龍初,還,隸幽州都督。領 縣一。《新黎》,寄治於良鄉縣之故都鄉城。

威州唐武德元年,置遼州總管,自燕支城徙寄治營 州。七年,廢總管府。貞觀元年,改為威州,隸幽州大都 督。領縣一:威化。契丹陷營州後乃南遷,寄治於良鄉 縣石窟堡。

師州貞觀三年,置州於營州東北廢陽師鎮,故號師 州,隸營州都督。萬歲通天元年,遷於青州安置。神龍 初,還,隸幽州都督。領縣:《陽師》,寄治於良鄉之故東閭 城。以上俱良鄉縣界內

《固安縣志》:「縣治初無城郭,正德辛未,群盜起山東,轉 掠河北,縣常被戕,民始知懼。知縣事西安王宇始創 土城,周方五里餘,崇二丈三尺,為門四,東曰寧遠,西 曰豐樂,南曰迎薰,北曰拱極,上各建層樓三楹。嘉靖 二十九年,壽光蘇繼來知縣事,改甃以甎。四十四年, 知縣事河南何永慶增土加甓,因舊制而重修之。城」 濠則嘉靖中知縣事安陽李玞所鑿,而何永慶重濬 焉。

縣治在城西北隅,其左為儒學,學宮東偏有尊經閣, 金護國仁王寺佛閣也。有飛騎尉兼管常平倉。《李成 彥碑記》:「正德丙寅,知縣事太康劉湜并入學宮。」 《帝京景物略》:「固安縣東北八里有張華村,村人指石 井欄八角曰故宅處。」

《郡國志》:「張華村臨桑乾河。」

《方輿紀要》:「臨鄉城,在故方城縣南十里。漢縣,屬涿郡, 後漢省。」劉昭曰:「趙孝成王十九年,與燕易土以臨樂, 與燕即此城也。」

《太平寰宇記》:「陽鄉故城,在今縣西北二十七里,後漢 省,晉復置為長鄉。高齊天保七年,省入涿縣,其城亦 謂之長鄉城。」

《方輿紀要》「陽鄉」,魏收《志》作「萇鄉。」

《城邑考》,聖水縣西北有武陽城,相傳燕昭王所築。 《水經注》:固安東南逕韓城東。《詩韓奕章》曰:「溥彼韓城, 燕師所完。王錫韓侯,其追其貊,奄受北國。」鄭元曰:「周 封韓侯,居韓城,為侯伯。言為獫夷所逼,稍稍東遷也。」 王肅曰:「今涿郡方城縣有韓侯城,世謂寒號,非也。」 《竹書紀年》:「成王十二年,王帥燕師城韓工,錫韓侯命。」 《潛夫論》:「昔周宣王亦有韓侯,其國也近燕,故《詩》云:『普 彼韓城,燕師所完』。」其後韓西亦姓韓,為衛、滿所伐,遷 居海中。

曹氏《詩說》:「武王子初封於韓,其時召康公封於北燕, 實為司空,王命以燕眾城之。」

李氏《詩譜》:「溥彼韓城,燕師所完。」涿郡乃燕地也。又有 「奄受北國」之言。《水經注》:聖水逕方城縣故城北,又東 南逕韓城東。引韓弈之言為證。梁山,恐是方城縣相 近梁門界上之山。

《困學紀聞》:「燕師所完。」鄭箋以燕為燕安。王肅云:「今涿 郡方城縣有韓侯城。」燕,北燕國。愚謂《詩》云「奄受北國」, 肅說為長。

《日知錄》:「《水經注》:聖水逕方城縣故城北,又東南逕韓 城東。王肅曰:『今涿州方城縣有韓侯城』。」《魏書·地形志》: 「范陽郡方城縣有韓侯城。」按《史記·燕世家》:「易水東分 為梁門。」今順天府固安縣有方城村,即漢之方城縣 也。《水經注》又云:「濕水逕良鄉縣之北界,歷梁山南,高 梁水出焉。」是所謂奕奕梁山者矣。舊說以韓國在同 州韓城縣,竊疑同州去燕二千餘里,即令召公為司 空掌邦土,量地遠近,興事任力,亦當發民於近甸而 巳,豈有役二千里外之人而為築城者哉?召伯營申, 亦曰「因是謝人」;齊桓城邢,不過宋、曹三國,而《召誥》「庶 殷攻位」,蔡氏以為此遷洛之民,無役紂都之理,此皆 《經》文明證。況其追其貊,乃東北之㝏,而蹶父之「靡國 不到」,亦似謂韓土在北陲之遠也。

《名勝志》:「韓侯城,今縣南名韓砦營者是。」

固安縣西南十八里,有土臺,俗呼雀臺,趙李牧故蹟。 《金人疆域圖》:涿州管下固安縣有「獨流村。」

《縣志》:「金張君墓在押敵村西北一里,有石刻云:『故贈 儒林郎清河張君之墓,明昌二年立石,墓前石獸尚 存』。」

元宋侯墓在駝頭村西南半里,有石刻云:「大元故武 略將軍大都路都總管府判官宋侯墓。」翰林學士承 旨歐陽光書,至正十四年立石。

《方輿紀要》:「栗園在縣界。北魏孝昌三年,上谷賊杜洛 周遣其黨曹紇真掠薊南,幽州刺史常景運遣將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