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7 (1700-1725).djvu/45

此页尚未校对

李洞詩「旅葬新墳小,歸魂故國遙」,曹松詩「已葬離燕 骨,難招入劍魂」,皆憫其遠葬於蜀。《明一統志》乃載入 房山,蔣仲舒遂謂賈卒於蜀,歸葬房山,不知何所本 也。

《北游紀方》:「韓姞砦俗呼韓繼村,有香光寺,寺右有唐 寶積禪師塔,塔後為大悲閣,萬曆二十二年賜藏經 貯焉。」

《國門近游錄》:「由韓姞砦而西,從小徑入孤山口普濟 寺,道旁有元應公禪師道行碑,又有僧塔甚多,不能 遍覽也。」

《縣志》:「亂塔寺近栗園村,在房山縣東北四十里 國門近。」《游錄》:「自普濟寺西行,有村名別院。田中一碑, 勒元薛禪曲律皇帝旨二道,碑末書虎兒年月日,碑 陰為護持天開中院記,集賢侍講學士中奉大夫魏 必復撰文并書昭文館大學士榮祿大夫集賢院使 廉簡題額。」循村又西數里為歡喜臺。

循孤山口而西,峰橫澗東澗上側徑如古牆趾,人行 村落十二三里至下接待庵,兩壁巉截,中隱一罅,旋 折東西,望一平處,曰「歡喜臺。」

孤山普濟寺、歡喜臺、接待庵、上方兜率院,皆萬曆初 太監馮保修築,各有碑。兜率殿後刻《四十二章經》,置 於壁,筆法遒整,不知何人書也。

《燕都遊覽志》:「上方寺一名兜率寺,鑿石為磴,攀鐵索 而上,絕頂有泉如斗,汨汨不窮,旁有修竹千竿,清冷 逼人。」

國門《近游錄》:「由兜率寺西南行,過十方院,其旁僧塔 甚眾,中一塔特高,嵌有碑,題曰:『《六聘山大開寺懺悔 上人墳塔記》』。」金朝議大夫乾文閣大學士、知制誥賜 紫金魚袋王虛中撰,布衣賈溉書文稱「師諱守常,族 曹姓,易縣新安府人。禮六聘山鐵頭陀為師,住持本 山三十年,所度白黑四眾二十餘萬。以咸雍六年遷 化,塔建於大安己巳姑洗月末書,涿州邵師儒鐫。」 《日下紀聞》按:六聘山見於《遼史》,見於《寰宇通志》,見於 《明一統志》。近時士子多守《廣輿記》,為《兔園冊》削去不 載,人遂略焉不考。予登上方山,見兜率寺南十方院 東,有金大安中懺悔上人墳塔。後復遊上方,於孤山 口西麥田中,見元延祐間所樹碑,則集賢學士魏必 復所撰,稱此地為六聘山天開寺下中院。又於甘池 村北數里訪天開寺,尚存。蓋當日寺僧管業其地甚 廣,天開乃其下院,孤山則下中院,兜率為上方,而總 名之曰六聘山天開寺。「六聘」之義,地志不詳,疑即霍 原教授之地,舍原之外,無人足以當之矣。

《國門近游錄》:甘池村東北十五里曰瓦井,過村有小 庵,中有元時石幢,字多磨泐。去庵百步有僧塔七,其 一大書「『榮祿大夫守司徒侍中宗王某大師靈塔』字, 其餘六塔皆有銘,棘荊繞之,字小不能讀也。塔旁有 石幢二,又有石鐘一,鐘上亦有銘,乃至元中物。」 《燕都游覽志》:「桃葉口俗呼黃山店。」

《涿州志》:「房山縣西南五十里,有舜廟。」

舊《志》:磨碑寺在縣西南四十五里。

獨樹村在縣西南五十里。

隆陽宮在縣西南五十里。

白雲窩在縣西南五十里,又五里斑竹塞有白雲寺。 逃虛子集《石經》貯於巖洞者七,地穴者二。洞以石門 閉之,穴以浮圖鎮之。自隋唐迄元,碑碣森列。洪武二 十一年正月,僧衍奉命往觀,賦詩鐫於華嚴堂之壁。 雖未足彰琬師之幽光,庶以紀茲行之歲月,而附不 朽也。

《金石文字記》:「《幽州石浮圖銘》,甯思道書,景雲二年四 月立。」

又「《石浮圖頌》,王利貞文,太極元年四月立。」

《雲居寺石浮圖銘》,梁高望書,開元十年四月立。 《燕都游覽志》:「寺門右石浮圖銘,太原王大悅撰并書, 立于開元十五年二月。」

《金石文字記》:「山頂石浮圖後記,王守泰,行書,開元二 十八年四月立。」

《燕都游覽志》《涿鹿山石經堂志》:「唐節度使劉濟撰,元 和四年立碑。」

《國門近游錄》:碑後有「節度押衙、銀青光祿大夫、檢校 國子祭酒、兼上柱國姚可矩弟攝歸順州參軍可恭、 盧龍節度驅使官可質、咸通十三年四月題名。」 唐《雲居寺主律大德神道碑銘》,「灊江棲夷子何籌撰, 盧龍節度驅使官張景琮書并篆額。」「咸通八年丁亥 歲十一月四日建。」

《燕都游覽志》:「東峪、西峪兩寺,石經洞之左右翼也。」 《瀟碧堂集》:「東峪寺門,白楊成林,風氣慘裂,北臺如蓮 花在水中央,東臺亦奇特。臺上石浮圖,唐金仙公主 所建。五臺之外,環以巨嶂,其石紋或類雨點,或類卷 雲。」

《長安客話》:從南臺而下,山麓間有寺曰「西峪」,寺東溪 水闊可五丈,聲潺潺若風雨驟至。五臺僧皆穴處,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