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8 (1700-1725).djvu/29

此页尚未校对

附海營

蒲河營

都司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一員,目兵四百名。以上官兵,月食俸餉銀五百二十八兩,米一百二十石。

南海口守備一員,把總二員,目兵二百名。以上官兵,月食俸餉銀二百七十三兩五錢,米六十石,操馬十五匹,月食料十三石五斗,草九百束。

劉家墩守備一員,把總二員,目兵二百名。以上官兵,月食俸餉銀二百七十三兩五錢,米六十石。

畿輔通志

遷安縣冷口駐防,康熙十一年設。

章京一員,筆帖式一名,滿洲兵十二名。官俸歲共銀四十兩,戶部支領。兵餉歲共銀一百四十四兩,永平府給發。

灤州駐防,康熙十一年設。

城守尉三員,滿洲兵五十名。官俸歲共銀一百三十五兩,祿米共一百三十五石。兵餉歲共銀一千二百兩,米共一千一百五十斛。本處給發山海關駐防,康熙元年設。

城守章京四員,參領四員,筆帖式三員,滿洲兵四十六名。康熙十四年裁,改設城守尉一員,牛彔佐領八員,驍騎校八員,筆帖式三名,滿洲兵八百名。官俸、兵餉俱在戶部支領。

營制

永協營官兵二千五百三十六員名,墩兵二百一十九名,副將一員,都司四員,守備五員,千總六員,把總二十五員。馬兵五百五十二名,守兵一千九百四十三名,墩兵二百一十九名,營馬五百五十二匹。

歲共支俸餉馬乾等銀四萬二千二百八兩二分三釐一毫二絲,米九千七百七十石四斗,草二十三萬八千三百二十束,豆三千五百七十四石八斗。

附明兵制

明一統志

劉家口關在遷安縣北。東至桃林口關,凡四口。

桃林口關在盧龍縣北,東至界嶺口關,凡四口。

界嶺口關在昌黎縣界,東至義院口,凡六口,其間差大者為「箭桿嶺口。」

山海關在撫寧縣。其北為山,其南為海,相距不數里,實險要之地。魏國公徐達移榆關於此,改今名。

青山口在遷安縣西北,西接大喜峰口,東至冷口,凡十二口。

冷口在遷安縣西北。東至劉家口關,凡三口。其間差大者,曰「河流口」 、「徐流口。」

義院口,在撫寧縣北,東至董家口,凡五口。董家口在撫寧縣北,東至山海關,凡十口。其間差大者,為大毛山口、大青山口 。郭造卿曰:「按榆關自唐後廢久矣,魏國之《山海》,乃改元之遷民鎮立關,非移舊關而置也。然昌黎縣不臨邊界,嶺口乃撫寧地也,大喜峰乃遷安西北地,且於順天遵化縣云,在縣北凡七十口,至」 永平府青山口。青山口與永平府接,不過三四口耳,即至大青山關,亦無七十口也,誤矣。

府舊志

山海路邊城東自南海口關靖鹵臺至寺兒谷化皮山墩西五十二里三十七步,凡八千五百七十六丈六尺。

關城,磚壘高四丈一尺,周千五百二十八丈,凡八里百三十七步。月城二,水關三,居東、西、南三隅。四門樓,東曰「鎮東」 ,西曰「迎恩」 ,南曰「望洋」 ,北曰「威遠」 ,東南角樓曰「靖邊樓」 ,各重鍵,豎櫓,圜鋪舍二十有六,池千六百八十餘丈,廣二丈,深二丈三尺,外夾池,深廣半之。地勢下泄城中積水,而引以灌池。八所畫有分地界,設碑於女埤、鐘、鼓樓。城中央、月城外羅城周五百四十七丈餘,高三丈三尺,廣一丈四寸餘。敵樓、便門各二,附牆候臺有七池,周四百四丈餘。城隍廟在城西北隅,教場在城南郊。

南海口城東南磚高二丈八尺,西北土高丈五尺,周百十三丈。門樓列南

角山關,城石高丈五尺,周三十丈七尺。烽墩軍士十八名。

三道關,城石高丈有尺,周六十八丈,門樓南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