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9 (1700-1725).djvu/12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皇清順治四年,知縣祖《建明》復加增建,而規制益加。

周備。按《縣志》,縣署已燬,今尚未復,而舊制不可湮也。其地廣三十畝,前大門,次儀門,次戒石亭。亭西圜土,中為忠愛堂,前構棬軒,西為幕廳,左右吏書房,東為儲積樓,樓東鄼侯廟,堂後為退廳,廳後知縣宅,左優學軒,右思政軒,李復初建一泓亭,金鏡建。東北管糧丞宅,儀門外東管馬丞宅,久廢。堂西北主簿宅,崇禎十二年革其官。宅西吏廨,東典史宅,經兵變未廢。前左為廐,圍以周垣。申明亭、旌善亭在縣署東。張鳧設木榜二,書「各社善惡。」

察院 在大街東

太僕寺 在縣治西

保定道署 按《縣志》:崇禎十二年設,即御史行臺也。在縣治東南街,左右置坊,前為大門,次儀門。墀有雙柏,甚古,堂凡三進,臺榭池館粗具。楯軒、五芝堂,太守黃師夔修;三一館、宜軒、留鹿亭,知縣連元建。酣月臺、潛鵠池、鵝群榭、漢功池,知縣祖建,明構。

陰陽學 ,在察院西。按《縣志》,在縣署東南,有屋三楹。

醫學 在察院西。按《縣志》:「舊在縣署東南,縣令李復初用值六十兩易孟嘗社民張文秀察院西房一區,補建為二學。」

惠民藥局 在醫學內。《郡志》謂在縣治東,今不可考。

稅課司 在縣東北,今廢。按《縣志》,不知何時罷。僧會司 在保寧寺。

道會司 在太僕寺東。按《縣志》,「道會司不知何時罷。」

預備倉 在太僕寺東。按《縣志》,前為磚門,中為會計亭,李彝建。北廒十楹,東廒二十,南廒八,西厫六,張叔安建,近傾圮,李復初修葺,編號為十二支。圍以高垣,垣有宇。《郡志》:有永豐倉一,在縣治東南。

社倉四 按《縣志》,東倉在五夫社,西倉在小陳社,南倉在南高晃村,北倉在大百尺村,今皆不可考。

常平倉 「崇禎十四年八月建。」

草場 在城鋪後。嘉靖十二年,大同軍作亂,李復初預備馬草七萬八千五百束,因置場於此。後納穀入官歸民。

迎恩亭 在北郭門外,有前門,次正廳三楹,圍以短垣。知縣李復初改建。

養濟院 在長樂門內大街東,為屋九楹。雄縣治 在城中東南隅,即雄州故治也,周顯德六年肇建,明洪武元年改州為縣,重建。按《縣志》:其中為忠愛堂,東為幕廳,西為鑾駕庫,後有軒有門,有子來堂,有雪航齋。今圮。有望樓,後為於縣宅,宅後夾道為北望樓。

皇清康熙九年,知縣姚文燮創建鑾駕庫之西為「縣。」

丞宅東為門,門北有隙地,為廐幕。廳東為崇積庫,康熙八年,知縣姚文燮重修。庫南有典史,宅南有吏廨。忠愛堂之前為露臺,為墀,左為吏戶禮房,為架閣;庫為承發科,右為兵、刑工房,為馬政科。墀前為《御箴》碑。亭前為儀門,左有莊田、土地祠。祠東為寅賓館三楹,知縣胡錠建。儀門前為縣門,知縣胡錠易鼓樓三間,司更漏,外為榜房,儀門之內為獄。天順間,知縣曹文昌、成化間劉傑增修。弘治間,知縣党琛、陳言。正德、嘉靖間,知縣王顯、謝九儀、易鴻、王子麟,咸加修葺。歲久制疏,往往逸囚。萬曆間,知縣崔嵩更其制而嚴之。

旌善亭 在縣門左

申明亭 在縣門右。弘治、正德年間重修。察院 在縣治前。

太僕寺 今改為「察院」 ,在縣治北。

府館 在縣治北

陰陽學 在縣治西。按《縣志》,「訓術一人,掌記,洪武八年建。陰陽生五人。」

醫學 在縣治西。按《縣志》:「訓科一人,掌記醫生五人,主醫陰陽。」 醫生咸以巿人充之,不閑本業,給役使而已。

河伯所 在馬務。按《縣志》:「河伯一人,洪武年建,天順間裁革。」

遞運所 在木廠街,後革。按《縣志》:大使一人,洪武年建,天順間裁革。

僧會司 在觀音寺。按《縣志》,「僧會一人掌記。」 養廉倉 ,在縣治內。按《縣志》,「歲儲縣糧,今圮老人一人,斗級二人司守。」

預備倉 在縣治東南。按《縣志》,有糧亭,有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