厫有垣,洪武辛未建,弘治間增修,《老人》一人,斗級五人。
社倉 按「縣志」 ,在預備倉北,明萬曆十四年知縣康功創建。以下俱按《縣志》。
養賢倉 見學校
鑾駕庫 在縣內,貯儀仗。儀仗五十有二,天丁六十有二,冠、袍、帶并如其數。
架閣庫 在縣內,架案牘冊籍,典吏一人主籍。崇積庫 ,在縣內,有臺有樓。嘉靖初建,貯貢稅糧課罰贖諸金幣。
庫子二人。司藏。今更設吏一員,司藏庫夫一名,供役而已。
祭器庫 、見《學校》庫夫一名
草場 在按察行臺之西。因無草,各士夫討蓋房屋居住。嘉靖間,戶部發下草知縣胡政借「北觀香火區」 堆放。今革去,地歸北觀中。
養濟院 在易易街西。中有室,有亭,外有門,有坊。洪武間,程九鼎建,以「養民之老而鰥者、寡者、獨者,惟其人,不限以數。月有糧,歲有薪,季有帛,冬有綿,病有藥,死有棺。」 嘉靖間,知縣易鴻遷於考牧街之西。
惠民藥局 在易易街東,有室有坊。明洪武間建。弘治間王夢賢重修,今廢。
祁州治 舊在城中,衢、漢、隋、唐皆縣治。景福三年,陞為州。金移治於西城,後因之。元副元帥賈文備建。明洪武二年,同知趙溫、判官旦俊重建。正統初,別建廳事。十四年燬於兵。景泰初,建草堂。成化三年,知州賈貞力起諸廢,新之,十年始竣。嘉靖初,撤左幕廳,建庫樓。天啟五年,知州郭應響增修。按《州志》:「州治舊址七十」 三畝有奇。居中南向者為正堂,額曰「開麗。」 麗,依也,義取開民之所依。堂後為穿廊,入為第二堂,額曰「王衡。」 再入為第三堂,額曰「運甓。」 左為若谷軒,軒前為園,馴鶴鹿其中,右為靜觀軒,退食讀書處也。再入為樓,高與正堂埒,額曰「樹德。」 樓左為亭,題曰「澹寧居。」 樓後為室,自運甓堂至此,皆內宅也。正堂左右為幕廳,嘉靖二年,潘思撤左幕,建庫樓,今獨存。右幕題曰「贊政。」 堂前為臺,臺下為甬道,甬道左右為六房,甬道中舊為戒石亭,今易為坊,稍前為儀門,題曰「剛紀人倫。」 出儀門前為大坊,舊題「守土保民」 ,今重建,改題曰「經國諴民。」 再前為鼓樓,即州大門也。純磚。甃成,舊鐫石其上曰「古義豐」 ,今改鐫曰「畿南雄鎮。」 出大門前為照牆,左坊曰「承流」 ,右坊曰宣化。糧衙在庫樓之左。中有鑾駕庫。捕衙在右幕廳之右。再右為園,袤百步。今建亭曰《繹志》。本州時較射其中。寅賓館在儀門外之左,額曰「三益。」 獄在儀門外,右題其門曰「司圜。」 獄之輕者為倉,在獄前;獄之再輕者為鋪,在鼓樓外。
旌善亭 在治南。正德十四年,知州嚴謹徙於儀門外東,久圮,天啟六年重建。
申明亭 在治南。正德十四年徙於儀門外西,久圮。天啟六年重建。
察院 在儒學西。按《州志》:地十二畝有奇,嘉靖四年新修。外建重垣,周圍凡一十八丈,額其堂曰「激揚。」
太僕寺 在察院西。按《州志》:「嘉靖四年重修,後圮,但存基址。天啟五年秋,知州郭應響重建,改為西察院。」 額其堂曰「澄清海甸。」
府館 在州治西
州倉 、預備倉 俱在州治內,東西相向。僧正司 在廣會寺。
陰陽學 、醫學 俱在州治北。按《州志》,正德十七年,知州徐愛俱徙於州治北馬神廟東。公館 按《州志》:一在伍仁橋,一在婁家營,一在北關博野界上,天啟五年知州郭應響建。一在南關深澤界上,天啟五年知州郭應響建。一在許村,離州三十里,係博野地方,本州建館以待迎送。以下俱《州志》。
鄉約所一十有三。在城約所在南街路西。崇禎元年,知州郭應響新建。「東路第一約所設中楊村,第二約所設龐家莊,第三約所設安固城,第四約所設劉羅村,南路第一約所設東固村,第二約所設焦家莊,第三約所設伍仁橋,第四約所設鐲頭村,西路第一約所設伍女集,第二約所設辛安村,北路第一約所設『《婁家營》』」 ,第二約所設「中照村。」
問俗亭 在州城東。嘉靖元年,知州陳則清建,今圮。
桑棗園 在治東北,地十畝,內鑿一井,倣伊尹區田舊制。南有坊,左右官地,計八畝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