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9 (1700-1725).djvu/15

此页尚未校对

馬廠籽粒倉 六間,在司房南。

儒學倉 在本學神廚六間,後廢。

預備倉 在縣治南。明成化二十二年,知縣胡海遷縣治東。官亭三間,北廒九間,南廒九間,東、西廒各三十六間,門樓一間。

預備草場 在縣東北儒學後,地二十畝,繞以垣牆,前立大門一座。

牧馬草場 、各有封界。近為居民耕種。歲徵耔粒

養濟院 在縣治西北隅。明永樂九年,知縣姚志建。

安州治 在城中。舊《志》云:即葛鄉故地也。唐為鎮,五代為塞,元改為安州。明洪武中修如式,永樂中,復新其制。弘治初,重建譙樓,置鐘樓。嘉靖中,增修堂廈譙樓。按《州志》:洪武七年,同知王思祖修州堂五閒,幕廳三間,六房十八間,儀門三間,後堂五間。成化二十三年知州王欽廣之。萬曆己酉,知州馬鳴穀重修。廣積庫在州堂東,三層,高五丈。嘉靖初,知州孫光建。知州宅在州堂後,萬曆丙戌,知州王道濟重建。州判宅二所,分州堂東西。今官裁宅廢,吏目宅偏東,後改州宅之西,即管馬廳舊址、吏舍。弘治初,知州宋經修。嘉靖中張寅重建穿堂。萬曆戊申,知州馬鳴穀創建。讀書亭在州宅西。嘉靖年知州樊鵬建。土地祠在儀門東。嶽神祠在儀門西。寅賓館在土地祠前。萬曆乙酉,知州吳譽建。「申明亭」 、旌善亭在州大門偏西。

察院 在州治北。按《州志》:舊在州治西南,嘉靖年,知州樊鵬改建。甲申歲,前廳梁上產芝,因扁曰「九芝堂。」

太僕寺 在州治西南。按《州志》,即察院舊址,樊鵬改建。

陰陽學 醫學 俱在州治西南。按《州志》:俱洪武年建。

預備倉 在州治南。按《州志》:官廳一座,有「廣盈、充餘、積滿」 六字廒各五間。

僧正司 按《州志》,「在天寧寺內,明正統六年設州倉。」

學倉 在學內

養濟院 按《州志》:「舊在州治南,成化中,知州王欽遷於州治西。正房三間,東西房各七間,收養男婦孤老四十餘人,月給米三斗,歲給冬衣布花。」

高陽縣治 在城中偏西。舊《志》:顓頊封國,東晉改為高陽國,石晉改為高陽郡,遷改無常,邑治如故。明洪武初,河水為患,徙置城西豐家口,創立前後廳幕,東西廨舍如制。尋圮,重建。嘉靖中,建庫樓、幕廳。按《縣志》:為堂五楹,扁曰「牧愛。」 堂之前為露臺,中甬道為戒石坊。又南為儀門,左右各有翼門。直南為大門,門之上為譙樓,踐更卒戍其上,扁曰「高陽縣。」 堂之左為庫樓,題曰「節慎。」 王知縣繼宗奉劉撫院之檄創建。堂之右為贊政亭,朱知縣軏建。堂之左右翼為六房,其左曰吏、曰禮、曰戶、曰馬政,其右曰兵、曰刑、曰工、曰承發架閣。堂之後有門,曰「退思。」 入門而北為思補堂。退思門之左右各有門,東西嚮。其東入而北為讀書處,其西入而北為錄事房。思補堂後為知縣宅。廳事五楹,有兩翼,廳之後有樓五楹,有兩翼。其宅門之東西各有門,與讀書、錄事通。而典史宅在前。堂右翼之右有廳三楹,而翼為吏書房。廳之後有正房三楹,并兩翼,後亦如之。又後為菜圃,界兩宅之中以週環,於治為嚴更,夾道儀門有《題名記》。其左為延賓館,館之後為上地祠,而獄在儀門內之右。洪武十三年,徐主簿原創建。宣德九年知縣王弼、成化三年張昭重修。嘉靖二十九年馬侖,萬曆中,冒守愚、馬庭荊、喬繼科隨所圮修之。而乙未、丁巳大雨,壞廬舍無算,則錢春重修之功大云。吏舍二:一在庫樓東,分四寓;一在贊政廳西,分六寓。每寓各房三間。馬侖重修。舊六吏居廨,不獨矢勤慎,而實為令公備緩急。今廨廢,而吏不復內居矣。大門之東為申明亭,又東為旌善亭,又東為急遞鋪。大門之西為陰陽學,又西為醫學,俱主簿徐原建。察院 在縣治東。按《縣志》,中為堂三楹,扁曰「帥正」 ,左右翼房各三楹,以關隸卒。堂繇露臺而南,為儀門,翼以角門二。又南為大門,門之右為官廳。先是大門瀕街,而屏壁在街南。錢春移門稍北,而以門之地為屏,旁施拒馬,規模宏遠矣。堂之後為穿堂,又後則退堂三楹,左右翼房各三楹,以待錄事,而庖庋在東。洪武間徐主簿原建,宣德中王弼,嘉靖中張經綸、馬侖,萬曆中冒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