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9 (1700-1725).djvu/19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七十一卷目錄

 保定府部彙考五

  保定府學校考

職方典第七十一卷

保定府部彙考五

保定府學校考書院附府縣志合載

本府

府儒學 在府治東南。「元中統二年,順天路總管萬戶張弘略建。明正統十年,知府常景先增建大成殿為七間,兩廡各增九間。天順四年,知府張柷易兩廡木主為塑像。成化二年,知府章律、弘治四年,知府趙英以堂齋卑隘,先後撤而新之。嘉靖十五年,知府汪堅大加修飭,益恢前度。」

武學 在府學東。明正統四年,都指揮張銳建。弘治五年,銳子溥修。今改為「左衛儒學。」

二程書院 在府治西北。明道伊川,五世祖居博野。明嘉靖十年,知府徐嵩立書院祀之。後改為「金臺書院。」 今廢。

社學 五衛地方各一。今廢。

清苑縣儒學 在縣治東北,洪武八年建。

文廟在學東百步許。景泰中,改建于學前。嘉靖中,

改建學于文廟之右,開拓地址,復移學于舊址之北,規模嚴整。按《縣志》

先師殿三楹,殿後為「啟聖祠」 三楹,再後為「敬一亭。」

三楹,內有明世宗御製《敬一箴》、御註宋儒范浚《心箴》及程頤《視聽言動四箴》刻石。殿前兩翼為廡,東西各列十五楹。東南隅為魁星祠塑像。西南隅闢門西向達學署。再前為戟門三楹。門左掖為名宦祠三楹,門右掖為鄉賢祠三楹,皆南向。前為泮池,跨一橋,甎石甃之。橋南為坊額,其坊曰:「泮池。」 坊前為櫺星門,左右有金聲玉振坊。又前為禮門、義路二門。門外建坊於左右:左坊榜曰「德配天地」 ,右坊榜曰:「道冠古今。」 景泰三年,知縣吳宗慶改建。

文廟於明倫堂前,祭酒劉鉉「記。」 成化四年,知縣陳

瓛增修。嘉靖十六年,知縣李廷寶改建學於文廟之右。四十一年,知縣段繡、知府沈廷乾開拓地址,視昔有加,名曰「重修」 ,實為創建。邑人尚書高燿記。萬曆十六年,知縣王政修,副使劉行素記。三十四年,知縣王之寀重修,副使劉不盈記。

皇清順治十四年,知縣馬崇詔重修《邑人光祿寺》寺

丞高桂記

明倫堂五間 ,左為「進德齋,右為修業齋」 ,各三間,東西號房各十五間,儀門三間,大門三間。尊經閣在明倫堂後,閣上祀文昌帝君。

教諭宅 在「尊經閣後。」

訓導二宅 在尊經閣東。

社學五 :一在城內,四在城外;其在鄉二十,今廢。按《縣志》,明萬曆十五年,知府查志隆建保定左衛學 按《縣志》,在縣治東南,舊為大寧都司學。今都司裁革,改為左衛學。

上谷書院 按《縣志》:「在縣治西北。明萬曆三十四年,知府王國楨巿地北察院東為,構屋三層,堂室俱備程、朱三賢木主,俾諸生修業其中,日瞻拜焉。」

皇清康熙五年,知縣范永錫捐俸立小學四所於《四》

門,後又廢。至十四年,知縣時來敏復捐俸設立學田 。按《縣志》:明嘉靖四十年,知縣高文薦奉例清查民地造冊,間有額外隱漏無糧地九頃餘,被訐編入學田,四至并徵租石,載在木牌戶房存注,備助貧生婚喪支給。隆慶五年,置買民人蘇卓地二十八畝七分七釐,坐落城南馬池村,東至道,西至水榆,南至楊家墳,北至道。萬曆十年,置買沒官張大受地三頃一十畝,坐落城東閻莊村,東至道,西至劉寵,南北二至道。以上學田十二頃三十八畝七分九釐。今圈丈。

皇清順治四年,撥補「真定府衛衛地八頃八十七畝」

外州縣

滿城縣儒學 在縣治東。元建明倫堂,在文廟西南。明天順初,遷置文廟後。弘治中,創建尊經閣。嘉靖中,建敬一亭。明年建啟聖祠,續建名宦、鄉賢二祠。按《縣志》,在縣治東南隅。據《舊志》載,地五十二畝。元至元二年,知縣劉漢臣建,而以明倫堂置於文廟右。天曆元年,知縣劉思建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