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9 (1700-1725).djvu/6

此页尚未校对

中衛、前衛、後衛俱在府治西。今都司裁,只存左衛,以守備統之。治改為「城守參將署。」

西察院 在城下,知府章律建。

太僕寺 :在府治北,知府董傑重建。

府館 在兵備道後,知府徐嵩建,今改為「巡道署。」

稅課司 在府治北,明洪武中建。

陰陽醫學 ,在理刑廳左右,知府章律建。惠民藥局 ,在府治東,明洪武七年建,永樂中重修,今俱廢。

「申明亭」 、旌善亭 在府治前。

「敷言亭」 、「癉惡亭 」 俱在府治左右。

廣盈倉並左右中四倉 。成化中,知府章律奏革二倉,止存左、右二倉。左倉在府治西北,右倉在府治西南。改廣盈倉為清苑縣預備倉,中倉為本府草場。

預備倉 在右倉北

僧綱司 在清覺寺

道紀司 在玉清觀

養濟院 「在府治西南。」

漏澤園 在四門外

清苑縣:附郭。

清苑縣治 在府城內西南,即宋保寨軍故地。前代沿革不一。明洪武中,創立。永樂十三年,知縣陳敏修。景泰七年,知縣吳宗慶建清慎堂。成化中,知縣陳獻重修廳宇。嘉靖中,建儲積庫、吏廨,置寅賓館,後廢。

皇清康熙十六年,知縣時來敏捐俸重行修建。按縣

志:「縣堂曰親民,三間,左為儲積庫,高四丈五尺。右為首領廳二間,後廢。中為甬道,有戒石亭。兩旁為吏典房各十五間。前為儀門三間,又前為大門三間,後為清慎堂三間,景泰七年知縣吳宗慶建,修撰劉吉記。」 「前接親民堂,為川堂二間,康熙十六年知縣時來敏建。兩翼為庫房六間,清慎堂後為知縣宅,東為縣丞」 衙,又東為管糧主簿衙,後廢。西為管馬主簿衙,後廢。今為驛馬房。縣丞衙南為典史衙。大門內儀門外東南為寅賓館,嘉靖四十四年,知縣丁維寧建。迤東為土地祠,內附蕭公廟,祀漢酇侯蕭何。儀門西為縣禁九間,禁北為吏廨,四十六間,後廢。大門左為申明亭三間,大門右為旌善亭三間。

遞運所 在南關外,廢。

張登巡檢司 在縣南五十里。舊在滿城方順橋,嘉靖中移此。

預備倉 在縣治北,即府舊「盈倉」 改建。

貢院 按《縣志》,「在縣治正北。」

西關南察院 按《縣志》,在西關迤南,後廢。西關北察院 按《縣志》,在西關迤北,後廢。養濟院 按《縣志》,在縣治西二里許。

漏澤園 按《縣志》,「舊四門外各一。」

皇清康熙年間,守道丁思孔新置一所於西郊外。

外州縣

滿城縣治 在城中西北隅,金塔院村故地。元時重建。宣德、正德中,先後修葺。嘉靖中,刱建庫樓,重修鐘樓、庫獄吏廨 。按《縣志》:「縣治在城正西,大門東向,儀門堂宇面南。蓋堪輿家審地理,定坐向之說也。」 舊《志》載:「地基四十二畝,金明昌元年創置。元太祖十三年,驃騎將軍張柔重建。大德四年,知縣胡郁,泰定二年,知縣」 李守中重建。歷元以至明初,咸仍其制。宣德中,知縣朱文、正統十二年王義重修。成化十七年,知縣李思明修葺。嘉靖二十四年,知縣袁欽儒建庫樓於堂東南。隆慶六年,知縣申九峰易《戒碑》以坊,遷土地祠於大門北。萬曆二十年,知縣侯大節鼎新重修,規模宏麗,仍建武備庫三間。三十五年,知縣李峨改「寅賓館。」

皇清康熙十五、六年間,知縣裴國禎觀其堂寢舍宇。

稍可支撐者悉仍其舊。頻年修補,僅不失故基而已。至康熙十七年,增建「武備庫」 五間,續添修後宅圍房十餘間。

縣署 大堂三間幕廳一間在堂西,久廢。庫房二間在堂東一間,今增二間。鑾駕庫三間堂東北,久廢。武備庫五間原三間。

皇清康熙十七年,知縣裴國禎增修五間儲積庫樓。

一座,上庫房三間,堂東南磚臺高丈餘。鐵門明知縣袁欽儒建。戒碑亭,明知縣申九峰易以「坊。」 戒坊一座。儀門內吏書房東四間,西七間,皂隸房東西各二間,快班房二間,收錢糧房四間。儀門前二堂三間,川堂三間,三堂書房共九間。廚房三間。大門三間,臺高五尺。東向。儀門三間,臺高五尺。南向。譙樓一座,東西穿心,高丈餘,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