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9 (1700-1725).djvu/67

此页尚未校对

興圓寺 即今大悲閣,在邑治西八里趙八莊。創建,不知何代。明嘉靖三十九年庚申,乾清宮太監本村人樊英重修,戶部侍郎昌黎韓寅撰《碑記》。

「皇清康熙二年癸卯仲春,善人楊文明苦心募化。」積

十餘年財資,修蓋大悲閣,功果浩大,至乙卯年纔略完備。有僧得准原地八畝,又王有福捨地二畝,今閣寺地基,又買王九海地三畝,王顯增捨地四畝,俱取土成坑。又買王連慶糧地六畝五分。

龍泉寺 為祈福禱雨之處。在邑治西十里北留屯村,創建無攷。明永樂、正統中相繼重修。《嘉慶寺 》在邑治西十五里呂村,創建無攷。

皇清順治九年,僧義精、鄉人張林許捐銀重建,有《香》。

《火行》糧地,十五畝。

興善寺 在邑治西十里黎元村,創建無攷。明弘治十六年癸亥,知縣方德懋、教諭李良玉重修。

三聖寺 在邑治西二十里堤北村,創建無攷。元至正二年,明永樂三年、弘治十四年、嘉靖元年、天啟四年,相繼重修。

三教寺 在邑治西二十里并市村。創建無攷。

皇清順治十八年,知縣符渭英重修。

祗園庵 在邑治北,離城數百步袁家莊。明隆慶元年,本莊善人袁增捨地六畝五分創建。崇禎元年戊辰,庵主袁自修重修。

七里庵 古名海會庵,在邑治北七里,舊村名「邸家莊。」 明萬曆十二年乙酉,僧文寶號金山,募建浚井,庵之南得甘泉焉。崇禎六年,僧福深、善人閆知斗等,募修觀音閣,有香火,無糧地三十一畝。後僧人自買行糧地五畝。

清涼寺 在邑治北十里白家莊。東臨關帝廟,西有觀音堂。「創建無攷。明景泰年,僧正安、嘉靖十三年僧妙礦、鄉人劉通捨地二十畝有餘,開拓重修。」

觀音寺 :在邑治北十五里張家莊營。創建無攷。

皇清康熙五年丙午夏,知縣黃士貴重修。

興福寺 在邑治北十五里宋家莊。明正德六年,鄉耆李名、李甫增等創建。嘉靖十三年鄉民李名、李升堂重建。嘉靖三十三年辛亥立石。《福勝寺 》在邑治北二十里東故羅村,創建無攷。

皇清康熙十一年重修,有香火地三畝。又有「行糧地。」

二十四畝九分

興福寺 在邑治北二十里西故羅村。創建無攷。明嘉靖三十八年重修。有香火行糧地六十五畝八分八釐。

大安寺 在邑治北二十里王家莊。創建無攷。明嘉靖三十七年重修。

圓通庵 在邑治南十里南三家村。創建無攷。

皇清順治十六年,知縣符渭英、教諭張勸、典史湯九

成,鄉民張從善等重修。

鐵佛庵 在縣治西,創建無攷。明嘉靖三年重修。

文昌塔 ,在縣城東,高可數仞,日月倒影,上下光華,如搖彩筆。

束鹿縣

古今寺 在縣南大陳邨,元至元中建。珍珠寺 在縣舊城。創建無攷。

皇清順治十八年重修,「王宗伯安簡公讀書處。」

永慶寺 在縣北,宋皇祐五年建。

耿虔寺 原名大德寺,在縣西南,元泰定二年耿虔建,故名。內有石幢,鐫「保定路祁州束鹿縣」 ,元延祐四年春立。

觀音寺二 。一在城南門裏,宋、元間創建,明正統、成化、弘治、嘉靖、萬曆、我

皇清順治年,相繼重修。《一》在城南五里西,石於村創。

建無攷。明洪武二十六年,僧玅山,萬曆七年,監生郭仲元、僧正喜相繼重修。生員郭休元等立石。

開元寺 在城南十里回生村,隋、唐時舊剎,元兵殘毀,明永樂年間重修。正德六年,靖遠伯男王讚重修,立石。

古佛寺 又名「千佛閣」 ,在城南六里趙古營村。明成化年間,尼德幸創建。弘治年間,尼宗名重修。隆慶四年,鄉人郭潢、施地尼鎮海建閣周圍十二間,高八丈餘。

寶林寺 在城南二十里木店村。宋朝創建。明天順年間,鄉人魏鸞、萬曆四十二年,闔鄉人相繼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