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9 (1700-1725).djvu/99

此页尚未校对

《高陽縣隆聖道場碑 》,隋祕書郎虞世南撰次書石,世南以書名隋、唐間此碑最顯,世競以摹本傳。今其碑在定州龍興寺。或疑為摹本,以高陽之郡在中山郡也。今考《大業雜記》,「九年閏月幸博陵」 ,昔為定州,先皇歷試所基,遂改為高陽。今世南謂大業龍集,癸酉有詔改郡,以記王業所興,然與《雜記》合矣。夫釋、老之教行乎中國,自漢、晉以逮齊、魏,僧尼為寺,道士女冠為觀。隋即雲、慧日二道場,金洞、玉清二元壇,貞觀十二年,復寺觀舊名,則當世南時謂道場必矣。《唐志》言:「定州博陵,本高陽郡。義寧元年,析高陽、恆州,武德四年,以高鄚、博野苑為滿州。貞觀初,以鄚、高陽歸瀛州。天寶元年,復以博陵郡為定州。」 而今乃以瀛州為高陽郡,以定武之郡歸中山,則地隨改矣。其興廢因革如此,知碑非後世所摹也。《高陽臺 》在舊城眾樂園,宋曾布鎮高陽時作也。

《河橋亭 》在馬家河弘濟橋北,馬崙建。

萬木亭 在迎恩關外官道左,滕令王揚建,《新安縣》。

戾城 在邑城西十里淶城南一里許,漢武帝太子據自經處。按《漢史》,太子據為衛后所生。后寵衰,江充用事,充與太子及后有隙,姦言宮中蠱氣,遂至太子宮,掘得桐木人。太子急白后發武庫兵殺充。充言太子反,以故眾不附。太子兵敗亡,不得更捕,圍東至湖,即今之淀也。太子自經,皇孫二人并遇害。久之,誣蠱事白,族滅充家,而冤太子無辜。仍作思子宮,為「歸來望思」 之臺,名其城曰「戾城」 ,表其太子曰「戾太子。」 據天下聞而悲之。今淶城即戾城。

王家砦 在縣東。馬家砦在縣南各十里,即政和中稱「定平」 等名者。楊延昭選偏裨義卒防守敵人於此,曾於地中掘出銅銃,是其驗也。六郎亙 在聖母臺西北三里,世傳楊延昭所築障水以禦敵兵者。今六郎亭址尚存。延昭初名延朗,六郎其行稱也。

梳妝樓 在邑左城上,章宗宮妃梳洗之處。聖母臺 在縣西五里,高不滿丈,雖極水不能沒,聖母廟在其巔已圯。諺云:「聖母臺隨水而長。」 渾渥城 即易京城也。金章宗以元妃李師兒家築而縮之,為今縣城。《水經注》云:「渥水則有渾渥城。」

長城 在三臺西,自安肅來,蜿蜒綿亙數十里不絕。燕昭王為避敵人築。按《舊志》云:周時敵人強盛,併諸荒服,與燕接境。昭王有賢將曰秦開,為質於敵,敵信之,而為燕襲,敵人破之,卻地千里,燕乃築長城,置上谷郡。蘇秦曰:「燕長城以北,易水以南,張儀說燕王曰:『秦甲下雲中,驅趙而攻燕』,則易水長城非大王有也。」 即此非始皇所築之城可知。

「建春宮 」 為章宗行宮名,在縣治西南,今廢為太僕分寺,亦廢。

望鵝樓 在邑學前。城上有大小鵝池,亦章宗遊幸之所。

午門 ,章宗門也,與望鵝樓並相去二十武許,今為「通秀門。」

蓮花池 :在縣治西南。傳為章宗觀蓮處。今石水門猶存,依然水為渚。邑人張刺史光遠起一臺於渚北,曰「看花」 ,有遺址。

八角井 ,在太僕分寺內。傳為「章宗井」 ,上覆石板,今埋沒無存。

《仙姑臺 》在太陽村北。

暗石橋 在縣東南。楊延昭所建,暗渡兵馬,以禦敵人者。水落,微露其巔。

易州

「五公城 」 ,即漢王譚五子隱居處。澗曲泉清,山高林茂,風煙披薄,觸目怡情。方外之士,尚憑依舊居,取暢林木。

廢易縣 在州東二里。漢故安縣。唐為易縣。洪武元年,併入易州。遺跡猶存。

廢樓亭縣 ,在州西北四十里。唐開元建,元併入易州。

廢遂縣 在州東南七十里。今名「遂城」 ,屬安肅。李牧取武遂,即此。

廢五迴縣 ,在州西一百里。唐開元二十七年建,元併入易州。

廢歸信縣 在漢易縣,唐置歸義縣,宋改歸信縣,今入雄。

樊館城

營丘城 ,在州南三十五里。隋初徙易州於候臺築此,遺址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