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73 (1700-1725).djvu/102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百三十四卷目錄

 大名府部彙考二

  大名府城池考

  大名府關梁考

職方典第一百三十四卷

大名府部彙考二

大名府城池考        府志

本府

大名府城池「府故城在城迤東八里,唐魏博節度樂彥禎所築也。周八十里,號為河北雄鎮。宋慶曆間,復建為北京,百官有司,略如東西京故事。詔輸內府緡錢十萬築行宮。城中甲第及名公鉅人所宴遊,當有次第可書者。金、元以來,數罹兵火,文籍散逸,而不可求矣。」 洪武三十四年,水汜為患,都指揮吳成始徙築今城,周圍故城九之一,高三丈有奇,南距衛,北負漳為險。城有四門,曰「體仁、樂義、崇禮、端智」 ,門外皆有橋。成化八年,知府熊祥建層閣於四門之巔。弘治中,御史韓福、石祿相繼守郡,復增築焉。嘉靖以來,漳併流入衛,頗或齧城矣。城原設四門,門各一橋。嘉靖三十九年,副使陳大賓議於學宮前開一門,舊皆土垣,垝堧易圮。嘉靖四十年,知府姚汝循申動府帑,砌以磚石,務在精堅。隆慶二年,知府鄭旻浚濠築隄,儼然金湯矣。然自學前開門,後府多不利,科第反乏往時。隆慶四年,知府王叔果以此門既無往來,且在《巽》方洩氣,仍塞之,添「應奎臺」 ,以補其缺。內為影壁,益見壯觀。但外磚內土,自加葺以來,屢被水割,旋葺旋圮。萬曆二十年秋七月,霪霖連注,平地水高尺許,東南西北城隅幾成巨浸,南城及社學,陡然鞫圮,所壞官宅、民居十之五六。士民震恐。知府塗時相矍然曰:「城之圮,基不固也。」 取榆木堅實者,定丈尺之制。周遭樁釘,密比如櫛。計入土五尺許,幫貼鞏固。城上業有水淄圮壞失道,順勢甃砌,且於南門下陰建溝陘,俾通注入河。四門城樓及角樓、垛口鋪舍、攔馬牆,咸飭新之。圪如煥如,不煩民力,而雅稱雄鎮。

按《元城縣志》,「府城」 至我

皇清康熙十二年,積雨崩塌,自西至南,迤邐數里,知

縣陳偉歷稽修葺舊例,夫役出三十九里,上地三名,中地減之,下地又減之,工價悉料田畝,又竭力損土灰磚之費,時給俸錢以膳工,民樂與從事。嘉靖辛丑,西北有警,檄諸州縣鄉各築堡。兵備副使喬瑞復議,「堡必積餉,方可屯守。」 於是按堡又置義倉,倣古常平法。

元城堡凡四處

小灘鎮堡:在城東三十里。

東館集堡在城東南

儒家寨堡在城西北

黃金隄堡:在城東北。各有義倉。

外州縣

大名縣城池,城故為金屯營,金人常出宗室戍守大名,列屯於此,元兵燬之,已而置縣,及數省附,無城。明景泰間,典史郜瑢即址列城,周五里有奇,門特設,左右如故。嘉靖二十七年,知縣華舜欽始草議開置南門,而北壅以樓。按《大名縣志》:「邑距郡五里許,猝有警,此犄角勢爾。」 明景泰間,典史郜瑢益土重築,方五里有奇,高二丈六尺五寸,闊二丈五尺。闢兩門,東曰崇仁,西曰廣義,俱建樓櫓,其上懸鼓鐘。池深一丈,寬一丈二尺。越三年,知縣陸彝復加繕治。弘治十六年,知縣徐士彬重修門樓、角樓。嘉靖二十七年,知縣華舜欽創議開南門,扁曰「保和」 ,樓櫓如東西制,北起層樓相映。四十五年,知縣朱湘周遭葺補,改東甕城,門稍南向。隆慶三年閏六月,大水坍城。知縣李本意重築三門,建重樓於巔,稱壯麗焉。萬曆三十八年大雨,雉堞皆傾。知縣趙一鶴大加修補,女牆之類一新。

堡二處

邊馬集堡

大嚴屯堡俱在城西南。各有義倉。

魏縣城池洹水鎮,魏之故城也。避漳水,徙五姓店,然不詳其年月。故時無城守,惟匝土隄人煙之外,以卻漳河。正統間,譚理因時有外警,烽堠入京師,輔甸之內騷然。始築城,周五里有奇,高二丈一尺,池深廣下,上之以差。天順三年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