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73 (1700-1725).djvu/12

此页尚未校对

村姜雲龍置

育英書院 今毀於水

社學 舊在迎祥觀西,今毀於水。

四鄉社學 沙河等村共三十五所。

學田 共一頃一十八畝八分。

威縣

儒學 在縣治東南。宋通直郎牛直修建。金縣丞趙居道、主簿高元重建。泰和間,改洺水縣,學仍舊。元至元中,徙井陘縣威州治於洺水,學因隸州。知州董守思、同知蕭伯顏重修。後毀於兵。明知縣歷任相繼,重修不一。

皇清順治十八年,知縣緱《酉生》;康熙七年知縣陳永

昇。十一年,知縣李之棟重修中正殿五楹,東西廡各七楹,前戟門、泮池,又前櫺星門。

名宦祠 在戟門左

鄉賢祠 在戟門右

啟聖祠 在殿左。明知縣徐道存建,知縣胡容修,後圮。

皇清康熙十年,知縣李之棟重修。十二年,知縣李之

棟「重修祠東宰牲所。」

明倫堂 在殿右。前堂左右二齋:曰《進德》,曰「修業」 ,前儀門。又前大門坊一,曰「禮門。」 義路,東西齋、儀門、儒學門。明知縣王政、高自卑、胡容相繼重修。

皇清康熙七年,知縣緱酉生復益坊表一座,扁曰「義。」

路禮門,堂後為教諭宅,堂西為訓導宅。明知縣胡作霖重建。「按《威縣志》」 :教諭宅因奉裁,併入訓導宅。訓導宅,胡作霖建。櫺星門外,坊二,曰「德配天地」 ,曰「道冠古今。」 又坊一,曰「作人」 ,即今龍門,在學內。「按威《縣志》」 :「道冠古今、德配天地」 二坊,明知縣高自卑建。順治十八年,知縣緱酉生重修,但狹小,後亦圮。康熙十二年,知縣李之棟新建大坊焉。

雲路坊 在文廟前

鯤化天池坊 在雲路南。

文昌祠 舊在學內,知縣張蒙正改建於學東南隅。按《威縣志》:「順治中,署縣事王孫樞、訓導楊為棟重修。康熙十年,知縣李之棟重修。」

奎星樓 在文昌祠旁,亦張蒙正改建。按《威縣志》,「順治中知縣張楷重修。」

洛陽書院 在縣治西,知縣錢術即馬廠廢地建立,胡容重修。內號六所二十間,外號二所六間。《坊碑》一座。

射圃 在學東南。錢術建,今廢。

社學二 一在城南大街,一在城北大街。明知縣何圖建。

學田 共地一頃二畝五分。

清河縣

儒學 在縣治東南。金大定中,知縣劉惠建。按《清河縣志》:「元至元三年,達魯花赤伯拗修葺。至正十七年,達魯花赤脫忽思帖木爾,縣尹趙範、葛義方重修。明知縣趙文林鎮、許諫、王綋、盧汝翼、傅延耆、向日紅、張民綱、曹亭、秦際皞相繼增修。」

皇清順治二年,知縣王世勳,康熙四年知縣胡文煥。

稍加修葺。康熙十二年,知縣盧士傑大創新之。中正殿五楹,東、西廡各九楹,前戟門,又前櫺星門

明倫堂 在殿後。明知縣陳緒修。按《清河縣志》:「正殿,康熙十四年重修。建東西廡,康熙十七年重修戟門,康熙十四年重建櫺星門,康熙十七年重建堂,康熙十五年重修。」 但《府志》「明倫堂」 ,《縣志》「是彝倫堂。堂後敬一亭,亭東訓導宅。堂前左右二齋,曰博文,曰約禮。」

啟聖祠 在殿左

名宦祠 祀「何武、劉虞、房景伯、宋世良、杜纂、蘇瓊、楊善會、張巡、董元亨、黃莘、李鼒、索紹、孫惟中、于從政。」

鄉賢祠 祀「張禹、胡常、房植、周福、李雲、王經、房叔安、房亮、傅永、張歸霸、崔居儉、丁度、元明善、楊璵、任芳、李僅可。」

文昌祠 在殿右

奎閣 在學東南

射圃亭 在名宦祠左,今廢。

社學 在南關外

學田 共地一頃八十九畝七分八釐五毫三絲,每年共徵穀四十石四斗一升一合三勺,辦價解部